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1年04月05日 > 总第484期 > A1 > 新闻内容
金融助春耕从“种业”开始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0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 本报记者 苏畅

【农村金融时报】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子问题关系着每个中国人的饭碗。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把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作为2021年的重点任务之一”,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继续深化这一任务要求,指出要打好种业翻身仗,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对育种基础性研究以及重点育种项目给予长期稳定支持。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种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在96%以上,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总体上,我国农业生产用种安全有保障,风险在可控范围内。

但与此同时,我国种业面临的一些挑战不容忽视。由于种子公司的研发经费投入不足,有的企业无法承担高昂的育种科研成本,种子存在商品化推广转化不足的问题。就主体而言,种业企业主体存在“散、乱、小”等现状,种业新品培育不够深入,亟需金融加大支持力度。在技术方面,人工智能、大数据信息技术和生物育种技术也有待进一步融合。

金融支持春耕备耕,要瞄准种业短板,发挥金融优势,助力打好种业翻身仗。

首先,应加大多元化资金投入。考虑到农业新品种的研发周期较长,需投入大量经费,国家相关部门应进一步重视与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等金融部门的战略协同,探索通过投贷结合等方式,支持一批项目。金融部门应针对种企提供符合特定周期的新品种研发贷款。例如,农发行可以通过“投贷结合”的方式,发放支持种业相关贷款,引导带动社会资本投资种业,支持种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并且,资金支持应覆盖种企发展全过程。例如,对于建立繁种基地的种子龙头企业,需要担负建设库房、加工厂房等固定资产投资;种子生产环节也需要贷款支持;种业推广与商品化转化方面,也需要资金支持。

就支持领域而言,金融机构应着重支持高效制繁种、种子精深加工、农作物育种等现代种业关键技术成果转化领域,龙头种子企业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以及种业产业集群,包括种业产业园、国家种质资源库建设等。

同时,应发挥制种保险保障功能。对于重点制种、育种行业的薄弱环节做好风险识别、风险预警,并且加快研究、设计制种、育种保险及相关产品创新,完善制种保险条款和理赔设置,做好保险保障服务。围绕国家重要农产品制种基地,加大制种保险供给力度,强化风险保障覆盖。

另外,要增加担保方式,除不动产抵押外,建议增加由种子企业开发的新品种权作为无形资产抵押,以及库存种子作为动产抵押。

此外,要加强现代种业与金融科技融合发展、加快种业产业链、农业供应链和数据价值链融合。种业龙头企业要促进种业全产业链信息有效整合和利用,丰富金融支持种业的措施和路径。

可以预见,未来,通过强有力的支持、激励机制,推动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的不断发挥。在多方共同参与下,我国定会打一场漂亮的种业翻身仗,振兴种业发展,守牢“农业芯”。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