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1年04月05日 > 总第484期 > A2 > 新闻内容
农业保险“护航”春耕“第一仗”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0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 本报记者 郑源源

【农村金融时报】

春回大地,农时紧迫。为助力打好春耕备耕第一仗,保险业通过扩大农险保障范围和保障水平、创新农险产品和服务、推进业务线上化等,支持春耕生产和稳产保供。

做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保险保障

正值春耕种植期间,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西塘镇的青椒种植基地一片繁忙景象。人保财险漳州诏安支公司联合福建省农科院的专家来到青椒种植基地,开展设施蔬菜种植技术指导和保险宣传活动。

活动现场,专家通过讲解、发放宣传材料、与农户座谈,不仅给农户带去了蔬菜种植技术指导,还通过大力推广设施蔬菜大棚保险的承保政策,引导农户提高保险意识。

“在春耕春种时期全面推进农业农事服务,在‘等量管理’的基础上,将保险风险管理窗口前移,通过风险‘减量管理’让农民更放心。”人保财险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截至2月底,人保财险农业保险累计承保农作物2.4亿亩,其中承保三大主粮作物8599万亩、油菜1315万亩,共计为1393万农户春耕备耕提供757.7亿元风险保障。

围绕春耕春种主要农作物,保险业在传统种植业成本保险的基础上,积极响应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扩大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范围”,大力推进农作物大灾保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进一步扩大春耕春种农作物承保面与保障水平。

“2019年试点以来,我们已累计赔款2.98亿元,覆盖农户42万户次,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助力提升了三大粮食作物的供给保障能力。”中华保险集团党委副书记、总裁高兴华在近日举行的银行业保险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

除了抓好主要粮食作物、生猪、蔬菜等重要农产品保险保障,切实做好相关承保工作之外,中华保险还积极推进农业生产设施设备保险、农民短期意外伤害保险等,为农户春耕备耕保驾护航。

据统计,今年以来,中华保险抢农时抓承保,截至3月18日,农业保险覆盖面积超过2200万亩耕地、3500万亩森林,承保各类畜禽超过11400万头(羽),为320万户次农户提供了超过650亿元的农业风险保障。

农险产品和服务模式日益丰富

结合春耕主要作物品种,保险业因地制宜开发地方特色农险、收入保险、价格保险、指数保险、品质保险、费用损失等创新型农险,推动农业保险由“保产量”向“保价格”“保收入”转变,实现“传统+创新”“政策+商业”“基本+补充”等多维度全方位风险保障体系。

近年来,浙江省海盐县大力发展稻虾共作产业,目前共养小龙虾1.1万亩,产值3000多万元。记者从人保财险海盐支公司获悉,今年3月起,当地正式启动政策性稻田养殖小龙虾保险试点工作,每亩保额2000元,县级以上财政承担保费的50%,农户自负50%。

“参加了茶叶综合气象指数保险,像吃了一颗‘定心丸’,对茶叶种植我更有信心了。”3月初,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上方镇金杨村杰琼家庭农场负责人收到了一份特殊的保单,这是人保财险衢江支公司签发的首份“茶叶综合气象指数保险”保单。据悉,该保险产品首次将低温、高温、干旱三个影响茶叶生长因素列入保险范围,为茶农茶叶生产提供全方位风险保障。

“‘茶叶综合气象指数保险’通过预先设定的高温热害、低温冻害、干旱等气象灾害指数化来提高保险合同的标准化,大大简化了理赔流程,可有效提升农户增强抵御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解决政府、茶农后顾之忧。”衢江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养殖险方面,值得关注的是,随着今年年初生猪期货正式挂牌交易,多家保险机构迅速落地生猪价格“保险+期货”项目,为生猪养殖户开展生产经营避免了市场价格波动风险的后顾之忧,提高了生产积极性,在春耕时节为生猪的复产工作保驾护航。

截至2月底,人保财险已有11个生猪期货价格产品落地签单。截至目前,中华保险已在全国10个省、区试点推进了生猪“保险+期货”业务。

为提高农业产业发展和抵御风险能力,去年中华保险还首创了“生猪活体抵押+保险保障+银行授信”的综合服务模式,通过生猪活体抵押和保单质押的方式,将养殖风险交给保险公司,将资金需求交由银行解决,让养殖企业专注于主业生产,各方风险实现闭环管理。去年,该公司在广东、广西、四川、重庆等地做了推广,共授信1.2亿元,为解决农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做出了积极探索。

推动农业保险线上化建设

农业保险经营过程中具有点多面广的特点,一直存在工作量大、数据采集难、信息不对称、经营成本高等问题。近年来,随着区块链、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等新技术的应用,农业保险线上化程度不断加速。

今年1-2月,江苏省张家港市多次遭受寒潮袭击,部分田块的小麦出现了冻害情况。接到农户的报案电话后,人保财险张家港中心支公司农险工作人员立即与农技专家赴现场对小麦受冻情况进行调查。同时,该支公司还通过遥感技术获取了小麦冻害情况,指导受灾农户进行追肥补苗等补救措施以减轻灾害损失。

“推进农业保险线上化建设,就是依靠新科技赋能,改变传统的粗放经营型模式,形成现代的精准高效型模式,从而提升管理运营效率,重塑服务标准,优化经营成本,实现农业保险高质量转型发展,更好地满足广大农业生产者日益增长的风险保障需求。”上述人保财险相关负责人表示。

3月起,小麦生长情况逐步稳定,大部分田块的受冻小麦恢复了生长。人保财险张家港中心支公司再次邀请农技专家对前期登记的受冻田块进行现场走访,对恢复的小麦田块生长情况进行摸排,继续指导农户进行有针对性的生产管理;对实在无法恢复的田块进行查勘定损,通过后期保险理赔弥补农户的损失。

据介绍,在2017年,人保财险从农业保险“按图承保、按图理赔”就开始了农险科技转型之路。在加快推进农险信息平台建设方面,该公司将农险核心业务系统和“耘智保”农险移动端APP作为农业保险信息平台两大支撑。通过农险核心业务系统实现了农险业务承保、理赔等环节的全流程处理,搭建起了稳定、强大的后端平台;通过“耘智保”实现农险投保线上化、续保便捷化、理赔精准化。

高兴华也介绍,中华保险研发了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开发农险“GIS平台”“兴农保”移动端APP,实现承保、理赔线上化服务,无论在投保或理赔时,农户都可以足不出户办理相关业务。

“农险线上化是一个长期持续投入的过程,保险公司在运行过程中应保证稳定的资金投入,要建立完整的人员组织架构,组建专业化运营和服务团队,重视专业技能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科技赋能和线上化对带动整个农险行业高质量转型发展的积极作用。”上述人保财险相关负责人表示。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