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编辑部
【农村金融时报】
3月2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决定将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和信用贷款支持计划进一步延至今年底。这是继前期已将此两项直达货币政策工具延续实施至今年一季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延长实施期限。
就在同一天,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的2021年第一季度例会提出,延续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和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加大再贷款再贴现支持普惠金融力度。
两项政策的延期及落地实施,意味着相关信贷政策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不减,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了一定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这也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提出的宏观政策“不急转弯”的具体体现。
对小微企业来说,此举不仅有助于巩固和恢复之前利好政策下取得的成果,推动其融资更便利、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还有助于稳定其发展信心,稳定市场预期。
这也表明,针对疫情期间这一特殊时期,为支持小微企业所实施的两项直达货币政策工具,在帮助小微企业渡难关、保就业保民生、稳住经济基本盘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直以来,小微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创业富民的重要渠道,在扩大就业、增加收入、改善民生、促进社会稳定等方面,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然而,小微企业由于自身抗风险能力较弱,更容易受疫情冲击,导致无法复工复产出现还款困难和资金流紧缺等突出问题,严重制约和影响了小微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作为落实支持小微企业两项直达货币政策工具“最后一公里”的主力,银行业自疫情发生以来,积极落实相关政策,在坚持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为受到疫情冲击的小微企业提供了大力度的信贷支持。
在一系列强有力的利好政策支持下,近几个月以来,我国经济面出现稳步回暖,主要经济指标明显回升。
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目前我国经济恢复的态势还不够稳固,内外部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小微企业要实现生产经营稳定、健康恢复的长远目标,仍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促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宏观政策要继续为市场主体纾困,保持必要支持力度,不急转弯,根据形势变化适时调整完善,进一步巩固经济基本盘。
针对小微企业的金融需求,仍然需要银行不仅扶上马,还要再帮一把,送一程。延期政策及时出台,以此来持续提升对小微企业的支持,为他们营造更好的发展空间,有助于其更好地应对疫情冲击,更快更好地恢复产能,发挥其在“六稳六保”中的积极作用。这是广大小微企业主翘首期盼的重大利好。
实际上,银行业在政策延期的实施过程中,也可以从中获益,实现银行业和小微企业双方的互利共赢。银行通过这两项创新的货币政策工具,可以提高其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更好地聚焦于服务小微企业,为今后开展更精准的服务,实现经济的稳定恢复打下坚实基础。
当然,长远来看,要真正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激发银行为小微企业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仅靠阶段性政策“救急”是不够的,还需要监管部门、财税部门等多方面相互配合,共同发力,多管齐下,重点加大对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的支持力度;与此同时,还要建立有效灵活、疏堵结合的长效机制,才能最终解决小微企业的实际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