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1年03月15日 > 总第481期 > B8 > 新闻内容
翰墨书写凌云志 铁笔刻画金石魂
发布时间:2021年03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 严学章

【农村金融时报】

——记军旅书法篆刻家王建勋

王建勋,1962 年出生于河北定州,1980 年入伍。毕业于中国国家画院沈鹏书法高研班。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中国文联注册文艺志愿者,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会员,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画家联谊会理事,中国榜书艺术研究会理事,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书法艺术委员。

王建勋先生的书法篆刻,熔古铸今,博采众长,且法度严谨,气韵生动,厚实稳健中透着灵性,端庄雄浑间充盈着儒雅,兼有文人作品之灵秀隽永,颇具军人阳刚之气概。这是我品读建勋作品后的切实印象,也是书友同道们的一致感受。

王建勋1962年出生于河北定州,家乡厚重的文化熏陶使他少时即多有爱好,无论是国画、诗词,还是书法、篆刻均有所涉猎,尤其对书法篆刻痴迷最深。上中学时,他开始在父辈和老师的指导下临摹字帖,对老师的粉笔字、大街上的标语、店铺的牌匾倍感兴趣,经常到刻字店向师父讨教刻印之法,十几岁时便为街坊邻居书写对联,他为乡亲朋友所刻的多方印章、印版至今仍在使用。可以说,其当时在乡亲当中已小有名气,可谓心灵手巧、多才多艺。这一切为其日后的艺术发展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

建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入伍后,因“会写大字”多次被派去参加连队板报培训和比赛,逐步走上了书法艺术道路。在部队紧张的训练和工作之余,他几乎把全部业余时间都用在了研习笔墨上。当时他去的最多的地方是古文化街琉璃厂。凭着对艺术执著的追求和不懈的努力,终于展露出了其在书法篆刻艺术方面的天赋,并有幸得到了著名古文字学家、篆刻家康殷先生的指教。在先生的悉心教诲下,加之其求知若渴的原动力,其书法篆刻艺术水平与日俱增。他的书法对《张猛龙碑》《张迁碑》用功最深,旁涉行草、金文;篆刻以汉印为宗,临刻古印百余方,多得先生亲点和赞许。

九十年代初,建勋又拜著名书法篆刻家凌士欣先生为师,深得先生亲授。他还遍访京城名家,广集博采,先后得到了王遐举、权希军、沈鹏、欧阳中石、王镛、李铎、张飙、邹德忠、李力生、孟繁锦等书法篆刻大家的指点和鼓励。

三十余年军旅中,他孜孜不倦,笔耕不辍。

王建勋的书法,初入汉魏、晋唐,后得力于宋明诸家,书作诸体皆擅,各具风貌,尤以行草、隶书见长。所作舒展流畅,雄劲稳健,刚柔相济。书风气势开张,意境清新简远,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先后多次在军内外举办的书画大展中获奖。其篆刻,得益于对古玺印的倾心临习和对古文字的学习领悟,作品字法严谨,章法得体,印风空灵简约,既有师古不泥之新意,又有刀笔并重沉稳古厚的金石气息。他曾应邀为多位国家领导人和百余位书画名家治印,深得同道们的称道。2015年10月,其作品荣获米兰世博会暨威尼斯颁奖盛典“米兰国际金奖”;2015年11月,作品荣获“笔歌神州”北京电视书法大赛一等奖,全国廉政文化书画展优秀奖。难得的是,建勋在成绩面前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处事低调,不事张扬,以平和的心态潜心于艺术,从不为名利所动,努力在个性化艺术之路上辛勤探索。

建勋是部队里历练出来的,有着坚韧的意志作风,严谨的处事风格,机敏的思维方式,且为人厚道,待人诚恳,并对儒、道、佛等古文化的学习颇有心得,这为他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和艺术品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书友同道,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建勋在书法篆刻艺术上会有更大的突破,会有更多更好的作品问世。

王维《桃源行》 136cm×68cm 纸本 2021年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