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余连斌 通讯员 谭婷婷
【农村金融时报】
记者近日从四川涪城联社获悉,截至2月10日,该联社各项存贷款余额突破300亿元,标志着涪城联社资金实力、服务能力、社会影响力再上新台阶。
近年来,涪城联社围绕省农信联社“强基固本、开拓创新、提质增效”总体思路,始终坚守服务“三农”、中小微企业和区域经济发展,走出了一条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共赢的特色化发展道路。
坚持市场定位
勇当地方金融主力军
长期以来,涪城联社坚持做好“姓农、姓小、姓实”三大特性,不断实现自身跨越式发展,勇当地方金融主力军。
坚持“姓农”核心定位,立足支农本源,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该联社利用“卡贷通”“惠农贷”等特色信贷产品,满足“三农”多元化金融需求。截至1月末,该联社已评级授信有效农户38797户,授信金额21.5亿元,小额农贷余额5.02亿元。同时,该联社充分运用“小额信用保证保险”“两权抵押”等贷款产品,支持了一大批企业发展。截至1月末,该联社涉农贷款余额52.29亿元,较年初新增2.72亿元。
坚持“姓小”基本思路,紧扣支小主线,服务中小微企业发展。该联社通过成立服务中小微企业专门队伍,结合“走千访万”活动,开展“网格化营销”,做深、做细、做实中小微企业优质服务,主要支持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制造业等领域的企业发展。去年支持中小微企业1846户(含个体工商户)、金额52.34亿元。
坚持“姓实”重点方向,聚焦区域发展,以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实体经济之花。该联社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大力营销长虹、九洲、绵投等国资背景企业,累计发放贷款超10亿元;紧盯重点项目和客户,成功营销到省道S209线改建、绵阳市垃圾处理等项目,累计发放1000万元以上贷款30.58亿元。疫情发生以来到1月末,该联社向小微企业发放贷款475笔、金额合计31.06亿元;向民营企业发放贷款650笔、金额48.78亿元。
下沉服务中心
争当普惠金融“排头兵”
完善金融链,服务全覆盖。该联社优化网点布局,建立助农取款优质服务点54个、乡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点)29处,延伸了金融服务触角,构建了全方位的城乡金融服务体系;承担辖内农户的粮食直补、退耕还林等财政性补贴资金代发业务,通过“惠民惠农一卡通”累计发放各类补贴1.62亿元;做好医保、社保代扣服务,累计发行社保卡23.65万张,激活22.31万张,激活率94.3%。
用好小贷款,服务大民生。该联社持续推进国家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累计发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615.34万元,帮助778户学子圆大学梦;开办创业担保贷款,不断深化与政府的合作,完善创业扶持方案,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00余万元。
业务线上化,服务零距离。该联社大力拓展“蜀信e贷”智能贷款业务,通过手机银行实现贷款全程在线办理。截至目前,该联社通过“蜀信e贷”累计授信6.14亿元,授信客户6374户,用信客户2815户,贷款余额1.96亿元;持续深化完善社保、医疗、停车付费、生活缴费等领域支付场景,打造了智慧金融服务闭环。
坚持精耕细作
激发跨越发展原动力
涪城联社围绕省农信联社考核办法,对分社划档分级,按照网点、员工等维度下达存款任务,建立“旬PK、季考核、年评比”的考核通报机制,杜绝了存款冲时点现象,树立了“全年抓存款”的理念,形成了“全员抓存款”的营销格局,实现了时点与日均的双重增长。
该联社立足厅堂“引进来”,从窗口处获取客户,在厅堂中抓牢客户;扫街扫楼“走出去”,将走访队伍划分到组,落实到人,并深入社区、村组开展“三扫五进”等营销走访活动;用好产品“挖客户”,用活“定存宝”系列产品,做好产品组合营销。
涪城联社按照省农信联社“五大营销”理念,实施“领导带头、条线对接、专业攻坚”分层营销,从源头锁定优质客户,先后成功开立市住房公积金、住房维修资金、高新区社保资金等账户。
数据显示,去年新增财政性存款4.3亿元,年末对公存款时点净增6.35亿元,日均净增4.54亿元,实现了存款的稳定增长点。
站在存贷款总额突破300亿元的新起点上,涪城联社将牢固树立高质量发展理念,专注支农支小主业,践行普惠金融理念,当好地方金融主力,打造有实力、有温度、有情怀的百姓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