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1年03月15日 > 总第481期 > A6 > 新闻内容
农发行乌兰察布市分行 为马铃薯插上“云翅膀”
发布时间:2021年03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 通讯员 梁慧芳 刘璐

【农村金融时报】

“薯联网给我们提供了方便,让土豆卖到了好价格,大家得到了实惠。”说这句话的人,是来自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巴音塔拉镇土城村的马铃薯种植户张希平。

去年的春耕秋收,张希平经企业推广,手机下载了“薯联网”APP成为注册用户,通过线上平台采购种薯和农资,成功种植260亩马铃薯,同时依靠网络将自家的商品薯分类分级后远销贵州、上海、四川等市场,销售额较去年提高了12%。

截至目前,像张希平这样的“薯联网”注册用户,在乌兰察布市已有712户。27.11万亩、共计8672公斤的马铃薯,通过“薯联网”这个马铃薯全产业链大数据平台,插上“云翅膀”,飞向大市场。

“薯联网”是乌兰察布市分行网络扶贫贷款支持建设的马铃薯全产业链大数据平台。作为一个数字“新基建”项目,该平台是融合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智慧马铃薯管理系统,是传统马铃薯产业与数字经济相融合的产物。

作为当地唯一一家农业政策性银行,乌兰察布市分行始终坚守服务“三农”职责定位,立足地区实际,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十三五”期间,累计投放信贷资金达140亿元,金融服务成效显著。其中,该分行围绕马铃薯产业,累计放款2.2亿元支持当地重点企业生产经营。

去年,该行新一届党委班子成立以来,把业务创新转型发展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聚焦全市“三农”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等方面,大力推进机制创新、模式创新、服务创新,以全市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产业升值为契机,培育对接马铃薯全产业链大数据平台项目。

“新基建”项目与传统项目相比,内涵更丰富,但也面临更多的运营模式创新。为了确保这张“看不见、摸不着”的“薯联网”落地生根、发挥效能,乌兰察布市分行成立专项工作组,量体裁衣设计融资融智方案,多次向自治区分行专题汇报,争取工作支持,高效推动全区农发行系统首笔5000万元网络扶贫贷款投放,确保集“种植管理、交易、金融、服务”于一体的马铃薯全产业链大数据平台落地实施,引领当地马铃薯产业升级,带动农户增收。

据了解,该平台提供的网络服务已覆盖全市11个旗县市(区)、105.35万农村人口,通过数字科技为马铃薯产业链上的种植户、服务商、贸易商、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提供精准高效的数据服务。

下一步,农发行乌兰察布市分行将全面对接地方“十四五”规划,创新优化农业农村发展和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数字化等领域信贷模式,为乌兰察布市打造特色支柱产业,带动“兴农、强农、富农”一体化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