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习记者 杨均 通讯员 卢小波 易丽
【农村金融时报】
农业升级,需要资本助力。乡村振兴,离不开金融赋能。
近年来,重庆农商银行立足“三农”、服务“三农”,充分发挥自身资源和服务优势,持续加强金融服务模式创新,加大金融资源倾斜力度,切实满足农村地区日益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
为确保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有力度、可持续,重庆农商银行加强顶层设计,强化体制机制建设,把支持乡村振兴纳入全行发展战略,并专门设立了“三农金融服务委员会”,建立了服务“三农”专职部门、“三农”分支行、乡村振兴专营金融服务中心的服务“三农”三级体系,同时制定出台《关于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助推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等文件,明确了“路线图”和“时间表”,全力推动普惠金融服务“再升级”。
该行还持续强化人才培育机制、完善激励考核机制、设立专属服务机制,保障服务“三农”成效。该行将重庆主城区以外的30余家分支行定位为“三农”业务分支行,对分支行倾斜考核资源,将支持农户创业、农业产业化等贷款利息收入的一定比例直接调增分支行考核利润,以充分调动基层分支行服务“三农”的积极性。
与此同时,重庆农商银行加强银政协作,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一方面,该行辖内分支机构加强与区县政府合作,分别与奉节、南岸、万州、璧山等区县政府签订了“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协议”。
另一方面,该行联动区县政府和基层组织,加快建设农村地区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在农村及县域地区设立网点1450余个,县域网点占比80%以上;上线2900余台自动柜员机、390余台多媒体查询机,80%以上手机银行客户在县域地区,有效构建了“乡镇有实体网点、村社有自助机具、个人有手机银行”的多层次、多渠道金融服务体系。
此外,重庆农商银行持续加大服务、产品、信贷资源向“三农”领域倾斜,不断激发金融服务效能,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金融活水”。
在服务资源上,该行持续完善100个乡村振兴专营中心职能,推进专家服务团队和业务岗位专职化管理,推进“三社”融合发展,累计开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结算账户2.7万个、占全市80%。
在产品资源上,该行积极推进银政、银担等合作模式,创新推出烟叶种植贷、农产品鲜储保证贷、支农创投贷、扶贫收购贷等50多款乡村振兴信贷产品,满足“三农”地区客户的各类金融需求。
在信贷资源上,该行围绕各类农业主体,加大资金投放力度,全力助推乡村产业发展。截至去年9月末,该行累计支持农户、涉农企业及各类组织90万户,涉农贷款余额近1700亿元,占全市涉农贷款总额的近30%。
“下一步,重庆农商银行将在巩固前期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地方金融服务优势,探索创新更多业务产品及服务模式,为助力全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更大力量。”重庆农商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