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郑长灵 通讯员 江小慧 张杨
【农村金融时报】
在日前召开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福建省寿宁县下党乡党委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
经过多年努力,福建寿宁县下党乡以“滴水穿石”的韧劲,成功“脱贫摘帽”,实现“蝶变新生”。如今的下党乡,水泥道路干净整洁,两旁矗立着一排排齐整的楼房,门前孩童嬉笑玩闹,老人围坐唠嗑,俨然一幅美丽乡村图景。
这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蓝图背后,有一抹熟悉的“建设银行蓝”:普惠金融上山下田,助力土产变品牌,选派驻村干部,暖心共建惠乡亲;组建公益联盟,探索致富“金钥匙”……建设银行福建省分行以新金融实践“输血”又“造血”,为寿宁下党乡的“滴水穿石”脱贫路提供金融助力。
融资+融智 土产成品牌
“多亏建设银行的‘及时雨’,树叶子变成了金叶子。”寿宁县下党乡下屏峰村夏建华说,自己在当地经营一家茶叶加工厂,去年年初因疫情防控,已经加工好的茶叶销路不畅。“里头的茶叶有不少是欠着茶农货款收的,眼看着新一年的茶叶又长出来了,资金压力不小。”
这时,一款名为“建设银行抵押快贷”的信贷产品解了夏建华的燃眉之急。“不到一个星期就批了230万元,利率也很低。”夏建华介绍,解决资金难题后,他着手扩大收购规模,发挥更大的带富作用。
不止是信贷资金,老乡们种的高山茶、锥栗等土特产,也“坐”上了建设银行善融扶贫的电商快车,走向大江南北。
针对下党乡农产品产销信息不对称等痛点,建设银行福建省分行以“善融商务”为平台,安排专人对接当地商户提供电商运营辅导,还通过对接采购会、扶贫爱心购、网点O2O助销等方式化流量为销量,吸引爱心人士分享“下乡味道”,帮助26家宁德寿宁县商户免费入驻善融商务平台。
截至目前,“善融商务”累计销售当地农特产品7863万元。其中,销售下党乡扶贫商品超5万件,并掀起3小时助销下党乡土豆1.75吨、公益带货下党乡年货礼包、“抗疫助农”下党乡专场破万件等消费扶贫热潮。
驻点+共建 乡村更宜居
初春是茶叶生长旺季,拖拉机沿着下党乡杨溪头村的公路,将一批批化肥运上茶园。
早年,因红旗山屏峰电站工程停摆,这一段盘山公路没有硬化,只要一下雨,路面泥泞不堪,摩托车、拖拉机都没法走。化肥运不上来,果子运不下去,村里茶农果农的生产成本都比别村高。修路,是当时村民心中最大的心愿。
2014年3月,建设银行福建省分行委派彭振强来到下党乡杨溪头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第一项工作便是联合其他帮扶单位,帮助村民解决困扰多年的修路难题。
路通了,乡村脱贫还需要“造血”。从争取省工商联光彩农业项目补助、引导成立合作社、建设油茶基地近300亩,到多方筹集专项补助资金、帮助修建机耕路13公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彭振强挂钩帮扶三年以来,助力全村群众人均纯收入从6057元提升到1.04万元。
除了派驻党员深入下党乡支持脱贫工作,建设银行福建省分行还探索了一系列“党建扶贫”的新路子。包括开展以“难忘下党·惠行蓝途”为主题的党委中心组“联学共建”活动,打造“建设银行福建省分行党性教育基地”;与寿宁县人民政府、企业代表签订多项合作协议,以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组织党员干部参加“积分圆梦·微公益”活动,捐建“爱心音乐教室”,组织“金融知识下乡”活动,为美丽下党乡注入文化活力。
港湾+学堂 普惠到家门
山路连网路,农产品插上“金翅膀”,普惠金融服务搭乘“科技桥”离村民越来越近。
“以前取钱要专门到县城,现在家门口不但可以取钱,还可以听金融知识讲座。”在下党乡村口的“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店主正用一部手机为村民办理取款缴费。这里是建设银行福建省分行打造的扶贫特色港湾,村民不仅可以在家门口查询、转账、交电费,还可以共享充电等惠民服务。
此外,依托建设银行大学“金智惠民”赋能,建设银行福建省分行还通过捐书、宣讲、沙龙、直播、暑期实践活动等方式,把善融电商辅导、普惠金融等知识培训送到村民手中,联动社会力量带着反哺乡村的热情,见证下党乡“蝶变新生”。
曾参加2019年暑期下乡实践活动的大学生许振国对此深有感触:“沿道而设的‘幸福茶馆’‘民宿’,迎接着一批批游客;在高山的‘扶贫定制茶园’,我们一起听下党乡高山茶的产业之路,为下党乡产业发展提出利用好新媒体、政策优势、提高设计辨识度等建议……在下党乡到处都能感受到村民致富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