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1年03月01日 > 总第479期 > B3 > 新闻内容
洱源农商银行 让洱源乳扇“小作坊”闯出大市场
发布时间:2021年03月0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 本报记者 余连斌 通讯员 戴灿涛

【农村金融时报】

“春节前,正是乳扇行情最好时机,订购电话响个不停。”在云南洱源县茈碧湖镇“杨全菊乳扇”包装间,杨全菊正忙着包装乳扇,脸上绽开幸福的笑容。

2010年,杨全菊开设小作坊加工制作乳扇,做起了“小买卖”。2年后,她在原洱源县农村信用社南门分理处贷款20万元。通过几年的打拼,乳扇加工销售初具规模。

2017年,通过洱源农村商业银行南门支行贷款授信200万元,杨全菊进一步扩大了乳扇加工规模,兴建厂房、包装间,购置相应设备,注册商标,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乳扇加工户。

“我们做乳扇实现了‘三级跳’,发展到一天生产加工300多斤乳扇,销往省内外各地,靠的是农村信用社(农商行)对我们的支持。”杨全菊如是说。

乳扇是用纯鲜牛奶制成的奶制品,色黄白,形如扇、色鲜味美,营养丰富,质地厚实柔嫩。云南十八怪之“牛奶做成扇子卖”,指的就是“乳扇”。早在清代初期,白族人民就掌握了用鲜牛奶制作乳扇的技艺。洱源当地所产的乳扇十分地道。

近几年来,沐浴着乡村振兴的好政策,洱源县生态建设初见成效。

伴随当地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洱海流域的洱源境内凤羽、牛街、三营、茈碧湖、右所各乡镇的部分村民开始发展乳扇加工业,“小作坊”闯出大市场。

在洱源县城农贸市场乳制品交易10多个摊位前,购买乳扇的顾客络绎不绝,乳扇价格上扬至每斤50元。

正在摊位上忙个不停的刘八香兴奋地说:“今年乳扇特别好销,平时一天卖三五十斤,临近春节一天卖200多斤,平均每天收入可达万元。”

据了解,洱源农商银行从农信社改制以来,不改支农方向,支农支小,因需而变,为从事农副产品加工户“量身定制”金融产品。

通过农商银行的大力支持,洱源县的乳扇加工户增加了,产量上去了,村民的日子也越来越好了。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