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1年03月01日 > 总第479期 > A1 > 新闻内容
“数字化”不等于“线上化”
发布时间:2021年03月0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 本报记者 苏畅

【农村金融时报】

疫情期间,“非接触”成了热词,金融机构纷纷打出“非接触”牌,推出很多新型线上金融服务场景。比如,开通手机银行、微信银行办理贷款等业务,网络直播卖理财,用户还可通过银行电子社保卡购药等。各种“非接触”新体验,让人们在特殊时期感到安全便利,这正是银行推行数字化转型的成果之一。

的确,随着金融数字化的步伐加快,线上化业务也在提速。但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将业务搬到线上,开发线上产品那么简单。实际上,更应该是金融经营行为的整体数字化,通过打造端到端、点到点的服务闭环实现业务增长。

线上化是必要举措,但并不唯一。数字化转型要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商业银行不一定要摒弃线下网点,关键是做好线下与线上的融合并发挥各自的作用。

首先是提高智能化服务模式,逐渐降低线下运营成本,减少配备的员工数量,提供更多自助的智能化服务。其次是丰富服务体验,线下不再是一个售卖产品的网点,而是用户体验金融服务的场所,更好地弥补线上服务的不足。再者是以融合的方式增加用户黏性和活跃度。金融数字化不等于渠道数字化。也就是说银行转型不是只做一个APP或微信银行那么简单。若APP用户黏性极低,活跃度不高,依旧没有达到数字化转型的目的。

同时,“线上化”应向“科技化”方向发展,深度挖掘数据潜力。

自2016年以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名词开始频繁出现在金融领域。数据是金融业务的基石。数字金融通过应用现代数字化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服务成本;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手段可以破解小微企业信用评估难题;人工智能等技术将进一步削平数字鸿沟、降低服务门槛,促使金融服务“既普又惠”成为可能。

借力金融科技,金融机构能提取数据中有价值的规律、趋势信息,更可以挖掘金融大数据的集聚和增值潜力,大幅降低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性,打破“数据孤岛”,打通内循环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个环节,让金融业务更好支撑实体经济发展,使普惠金融由理想变成现实。

今年初,人民银行金融科技委员会年度会议上强调,发挥“技术+数据”双轮驱动作用,助力构建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更是着重笔墨。

可以期待,银行数字化转型进程将不断加快,金融科技对银行业赋能的效应将进一步显现。银行移动化、智能化、数据化在更高效地获客、活客、留客的同时,也会给客户带来更便捷的服务、更贴心的体验,它不仅为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升级提供机遇,也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搭建更大舞台。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