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1年03月01日 > 总第479期 > A1 > 新闻内容
当风借力入云端
发布时间:2021年03月0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 本报记者 苏畅 见习记者 杨怡明

【农村金融时报】

——探究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的难点与破解之道

近年来,银行物理网点的重要性逐渐削弱,网络成为接触用户的重要方式。探索数字化转型之路,已成为银行业的共识。

去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客观上催生了“非接触式”金融服务,倒逼中小银行的数字化转型进一步加速。

然而,数字化转型并非易事。近几年,大型银行凭借过硬实力,加大金融科技投入,人才和组织建设力度,中小银行在普惠金融领域的业务空间受到挤压,竞争压力加大,探索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发展之路愈发迫切。

刚刚出台的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并支持市县构建域内共享的涉农信用信息数据库。

数字普惠金融是互联网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形成的新业态,也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推动力量,此次“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的提出,体现了国家对通过使用数字技术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视程度。

未来,我国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如何发展,被寄予厚望。扎根农村地区的中小银行,如何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探路前行,值得关注。

路径无法照搬 转型仍有难点

不同银行的数字化战会有所不同,但对中小银行这个群体而言,其转型压力和难度都同样很大。

金融科技是一个高投入行业,大型银行可以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和强大的科技支撑,通过搭建技术创新平台、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等方式推进银行数字化转型。招商银行行长田惠宇曾表示,招行在科技上的配套投入很大,2020年全年在信息技术上的投入达到120亿元。具体到金融科技,每年整体预算额度按上年度营业收入的3.5%来核定,去年是94亿元。

这个数字,对于现有客户存量较少,资金少、规模小的地方中小银行来说,无疑是无法企及的研发成本。

日前,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同相关单位对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进行了专项调研。调研显示,34家被调研的地方中小银行中,74%面临创新技术与业务模式融合挑战,资金投入方面,约68%被调研的地方中小银行信息技术资金投入占总营收比例低于3%,仅有约12%被调研的地方中小银行信息技术资金投入占总营收比例高于5%。人员投入方面,71%被调研的地方中小银行信息技术人员占总员工比例低于5%。

这一情况,记者在采访中得到印证。

中部省份一家农商银行工作人员向记者吐露:“我行早已认识到发展金融科技、拓展线上服务渠道的重要性,也下力气在做,确实取得了一定进展,比如全行上下普遍重视金融科技布局、相关投入明显增加、金融科技应用融合度日益加深等,但碍于自身实力、经营策略、业务范围等因素,从效果看,我们离大行总要差一大截。”

深圳壹账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监事长、中小银行互联网金融联盟秘书长黄润中在回答“中小银行在数字化转型道路上,遇到的难点和痛点是什么”这一问题时表示:“中小银行既有长期存在的旧顽疾,比如基础数据资产不足、内部组织架构转变不够、零售业务获客渠道单一等,也有新形势下产生的新问题,比如金融科技人才普遍供不应求、金融科技与业务融合度不够深入、开放平台建设能力欠缺等。”

这协助客观因素,决定了中小银行不可复制大型银行的数字化发展路径,需要结合自身特征,寻觅路径。

深挖数字潜力 丰富场景营销

面对银行庞大客群的个性化、碎片化需求,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技术能够在获客、留客、活客、业务处理、分析决策等方面提供高效支持。

以传统的贷款业务为例,在大数据等技术支撑下,贷款业务无论是获客、审核、放贷,还是贷后管理,均呈现数据化、智能化、互联网化特征。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是要解决金融科技与业务融合度不够深入的问题。

郑州农商银行党委副书记、行长董金泉介绍,该行深入挖掘行内数据、对接政府数据、寻求高质量外部数据,丰富客户画像数据维度。并通过深入分析客户属性,致力于打通“一人一码”二维码营销渠道,搭建智能营销模型,建立线上线下双营销体系,进一步提升零售客户的营销效率。

不仅如此,数字化建设中的科技应用与风险管理需要得到格外重视。

浙江苍南农商银行相关人员表示,该行成立了大数据分析中心,科技建设投入5000多万元,推行敏捷开发团队,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实行分级开发。尤其在风险管理方面,该行开发客户风险预警系统和贷后监测系统,运用“T+1”模式,由专人负责每天将可疑数据抄告支行、风险经理、客户经理,限时7天整改到位。

与此同时,随着金融行业数字化进程加快,金融服务业逐渐向嵌入式的“场景化”方向转型,进而衍生出场景金融的新营销模式。

在广西永耀玻璃有限公司食堂里,一名员工通过陆川农商银行的智能“桂盛市民云”刷脸机轻松完成了一笔用餐消费,这正是农商银行立足本土,将金融服务与生产生活场景联结的成果。此举将金融产品和服务嵌入场景,能够让客户更易理解并轻松获取金融产品和服务,提高客户黏度。

业内专家表示,中小银行应坚持将互联网思维植入普惠金融服务理念,通过搭建自有的场景金融,将用户汇聚在自身的流量池中,做好风险把控、敢于下沉行业,持续推进产品、营销、渠道、运营、风险、决策等全面数字化转型和线上线下一体化深度融合,更好地展现金融生态的多样化。

补齐短板 凸显长板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受业务认知、资源投入、组织协同和人才配置的主观因素影响以及业绩增长压力,不少中小银行选择采用与第三方科技合作的方式,借助外部力量,联合金融科技公司完善其线上业务平台,通过当风借力,弯道超车实现数字化转型。

去年12月3日,腾讯云与广州农商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推进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分布式互联网架构等技术在广州农商银行业务创新领域的应用,共同构建具有鲜明区域特色、开放共赢的创新金融服务生态,加速推进广州农商银行全面数字化转型进程。

这并非个例。依托平安集团的金融壹账通成为第三方金融科技公司的“翘楚”,也成为众多中小银行在数字化转型之路上的合作选择。

例如,长春农商行与金融壹账通合作搭建的多人视频面审智能风控系统,可以依靠微表情、人脸识别、多人视频、反欺诈、GPS定位等技术,完成线上化远程面审,生成面审报告,汇总各类风险详情,解决线下面审时间协调困难、效率低下,客户多次往返银行体验感差的痛点,有效提升了小微业务领域的智能风控水平。

截至去年6月30日,金融壹账通服务客户已涵盖中国全部的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99%的城商行和53%的保险公司。

从目前看,中小银行在金融创新和数字化转型领域或许难以成为领跑者,但区域性中小银行在总部所属区域往往具有实体渠道的独特优势,包括本地政务、社区资源优势等,如何有效利用这些优势成为中小银行发力的关键。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在转型过程中,中小银行不一定要到金融领域之外去搭建新的场景,而是利用一些通道为我所用,重要的是充分发挥在金融方面的优势,通过社区金融、金融科技等手段,做到更加专业,覆盖更多的客户。

“中小银行要加大对于产业的研究和渗透,利用数字化转型的契机,加强和产业链生态的深入合作,为金融打上产业链基因,形成差异化的特色。”苏宁金融研究院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孙扬表示。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