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陈磊 通讯员 王曦
【农村金融时报】
近年来,山东郓城农商银行强化党建引领,始终坚守服务“三农”,服务小微企业、服务社区家庭的市场定位,把支农支小的工作做细做实,采取党建引领四张清单(行政村、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城市社区)对接、整村授信的模式,通过主动出击,与乡镇党委、村党支部牵手共建,走出了一条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截至2020年末,该行各项贷款余额158.1亿元,较年初增长21.58亿元,累计发放乡村振兴贷款27.4亿元。
该行选派27名中层以上干部挂职乡镇副镇长和政府职能部门副局长,建立专项考核制度,围绕整村授信、乡村振兴、精准扶贫全方位开展工作。2020年,该行共召开乡村振兴普惠金融对接会23次,新产品发布会5次,新增涉农贷款户数6400户,涉农贷款总户数达到3.49万户,极大地支持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长期以来,为破解农村地区广大村民金融知识相对欠缺这一难题,该行推行客户经理驻村制度。结合“党建+整村授信”,驻村客户经理与村干部一同走家串户宣传金融信贷政策,了解村民的金融需求,并在村里选出对村民情况了解、公信力较好的评议人员作为“金融村官”,对每户村民进行背对背评议,确定授信额度后纳入“授信白名单”,村民可根据自身实际需求,在授信额度内随用随贷,真正实现了“贷款最多跑一趟”。
目前,该行的“党建+整村授信”在郓城大地上遍地开花,已惠及2.45万户农户,成功导入白名单客户4.5万户,预授信11.3亿元。
另外,该行在每个网点配置两台移动终端和移动智慧柜员机,客户经理在村上就可以办理各项业务,实现了从坐等客户“上门贷款”变成了“送贷款上门”。
“现在客户经理上门,办一次手续3年有效,咱摊上好事了。”在玉皇庙镇祝桥村,超市老板梁洪会乐呵呵地说。由于日常进货需要,梁洪会时常急需资金周转,整村授信解决了他的融资难题。
该行自从有了“金融村官”,农商银行客户经理更方便开展工作了。该行还通过强服务、转作风,背包下乡,驻扎进村,把村两委干部发展为“宣传协调员”,和村民们“结了亲”,拉近了距离,赢得了信任,金融服务工作如同开了“直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