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1年01月25日 > 总第476期 > B8 > 新闻内容
绚极归淡 澄澈明净
发布时间:2021年01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 萧玉田

【农村金融时报】

—— 王玉良的水墨造像、造境

王玉良,1949年生于山东烟台。早年受教问学于郭桐树、山之南、王仲年诸前辈,1978年考取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庞薰琹、袁振甫教授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学会理事,庞薰琹艺术研究会副主任,清华大学张仃艺术研究会委员,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艺术顾问。

故宫雪后 (144cm×210cm)纸本墨笔 2007年

香雪 (136cm×68cm) 纸本设色 2021年

王玉良先生擅雪景山水,而且独树一帜。他充分运用“线律”与“墨韵”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表里澄澈、莹洁明净的冰雪世界,令观者既赏心悦目,又洗心涤虑,精神为之一爽。

我最佩服的是玉良先生的水墨造像作品。我曾对朋友说:“王玉良先生的水墨造像独步天下,前无古人,也难有来者。”这绝非溢美之词。

水墨画家最为难的是:在恣意挥写充分生发笔情墨韵的同时,又能恰到好处地控制住水墨的渗化,准确地把握造型。所以,水墨画笔墨技巧常常在对造型要求不是很严格的花鸟、山水两个门类发挥得更自如些,而水墨人物画家,往往或因拘于造型难能淋漓尽致地发挥而失掉笔墨旨趣,或因放手追求笔墨韵味而有伤造型,很难做到形、神、韵、趣俱佳。如果在水墨人物画创作中既能准确地传神写照,做到格体精微、形神兼备,又能放笔直取,把笔墨韵致、情趣、节律发挥到极致,做到笔精墨妙、气韵生动,那一定是称雄画坛的水墨人物大家!

在中国传统人物画中专有“道释人物”一科,含佛教造像,相传三国时蜀人曹不兴为中国佛画之祖。曹不兴之后,西东晋、南北朝、隋唐、两宋、元明清,历朝历代均有道释画家的优秀佛教题材绘画传世。而王玉良先生的水墨造像以鲜明的个人风格迥然有别于前贤的佛画。

玉良先生的水墨造像多取材于洞窟雕塑,他的足迹遍及国内外佛教圣地,对寺庙洞窟壁画、石雕、彩塑、刻像、唐卡,钻坚仰高,探赜钩深,为他开拓水墨造像的新境界筑牢了坚实的根基。他在高等艺术院校进学、任教几十年,锤炼了坚实的造型功底,在欧洲游学讲学的经历使他又汲取了西方绘画的营养。因而,其水墨造像化古为今、融汇中西,他借鉴西法但不露痕迹,作品呈现的是典型的中国面貌。

他把传统的水墨画技巧发挥得酣畅淋漓,充分运用笔墨的干湿浓淡的随机生发和笔痕、水线、墨团的排列组合,使画面极富韵味、饶有情趣。他纵笔挥洒、如倾如注,但无论是造型、结构、体积,还是形态、动势、光影都得到了精准的表现,而且将佛陀、菩萨、诸天、明王、罗汉的庄严、慈悲、端庄、静穆、威武也表达得非常到位。巧妙的布局,精确的造型,华滋的墨色,剔透的水线,生动的光影,构成了一个个圣洁澄明之境,使他的水墨造像达到偶然与必然、写实与写意、画境与心境的统一。

玉良先生的水墨造像是一种全新的样式,估计跟风者众,但我断定,跟风者即使亦步亦趋,也很难企及玉良先生的高度。因为在玉良先生独特的笔墨景观之内蕴含的精神高度,是他人难以体悟的。

玉良先生以意摄象、意藉象显,虚极守静,以澄澈空灵的“本心”去体验万物,他还在不停地探索,不断地出新,一定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