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1年01月25日 > 总第476期 > B6 > 新闻内容
中华财险河南分公司用农业保险为“三农”保驾护航
发布时间:2021年01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 通讯员 杨绍凯

【农村金融时报】

“中原熟,天下足”,河南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并正在加快推进向农业强省的转变。近年来,中华农险河南分公司多方探索利用农业保险支持“三农”发展,服务乡村振兴,在对冲农业生产风险、推动农户脱贫致富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我国自古便有“猪粮安天下”的说法,人们一度把种粮和养猪作为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但由于决定因素多,粮价容易波动,从而给农民在成损失,2020年以来,中华财险河南分公司先后创新开办了玉米收入“保险+期货”、生猪价格“保险+期货”,有效化解了粮价波动给农民造成的风险。

去年7月,中华财险河南分公司与银河、新湖两家期货公司联合承办的玉米收入“保险+期货”项目落地河南省周口市沈丘、太康两县。项目覆盖两县合计约90万亩农田,约45万吨玉米,涉及种植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7000余户、建档立卡贫困户2800余户,预计可为两个县的玉米种植户提供共计约7亿元的收入风险保障。

与过去不同,以往的政策性大灾保险只能保损,这次玉米收入保险的保障范围既涵盖了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带来的直接损失,又涵盖了玉米价格波动带来的市场风险。迈出了从“保成本”向“保价格、保收入”转变的关键一步,对农民尤其是土地流转后形成规模化经营的种植大户以及大型种植企业来说,相当于上了个“双保险”。

近年来,生猪产业深受“猪周期”困扰,价格波动大且频繁,让养猪农户心中多了几分担忧。为破解这一难题,中华财险河南分公司联合国泰君安期货试点探索生猪价格“保险+期货”模式,并于2021年1月7日签下首张保单。

传统养殖保险主要保障自然灾害和疾病疫病造成的损失,不保价格。“保险+期货”则是由养殖户向保险公司购买保险产品,保险公司进行价格兜底,如果生猪价格下跌,保险公司将进行理赔,帮助养殖户提前锁定收益。

中华财险河南分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该模式以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为桥梁,充分发挥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优势和期货公司在期货期权方面的专业优势,在客户向保险公司购买保险产品后,保险公司再向期货公司买入场外期权进行再保险,期货公司利用期货市场对冲风险,最终形成风险分散、各方受益的闭环。

在服务贫困人口方面,近年来,中华财险河南分公司累计报备扶贫专属保险产品20余个。在开封,为肉驴、肉羊等特色养殖创新了地方特色养殖保险产品,为兰考县1245个新型养殖户提供了2000多万元的风险保障。在三门峡,为辣椒、花椒、连翘、丹参等地方特色产业开创专属扶贫保险产品,为8792户贫困户提供了近8000万元的风险保障。在驻马店、济源等地开展犊牛、仔猪养殖保险业务,为养殖户兜底全部养殖风险,带动贫困户从源头上致富。河南分公司还将贫困户投保的小麦、花生、水稻保险费率下调20%,2020年为3万贫困户的14万亩耕地减免保费83万元,承担风险保障6400多亿元。

2020年4月17日,为贫困户量身定制的专属保险产品“防贫保”落地中华财险周口中支。该产品针对因病、因灾、因学因素分类设置防贫保障线和救助标准,当受助群体因以上三种原因导致家庭收入低于防贫保障线时,就对自付费用或损失超过标准部分实施分段救助。目前,该产品已为1.03万户贫困户提供了135万元的风险保障,为138户受灾农户支出赔款58万元。

这是中华财险河南分公司农险业务发展的缩影。据了解,2020年全年,该分公司共承保2.07亿亩(头、袋)农作物(牲畜),为105.28万户次农户提供了192.29亿元的风险保障,受益农户2.73万户次。与2019年相比,全年农作物(牲畜)承保数量新增5884.49万,受益农户增加23.12万多户,保障金额增加40.74亿元,农业生产中更多的未知风险得到了保险的兜底保障。

中华财险河南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唐华志表示:“农事系于国本,公司将充分发挥机构、人员、专业优势,围绕乡村振兴,坚守初心使命,为河南‘三农’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