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1年01月18日 > 总第475期 > B5 > 新闻内容
小小银杏叶 铺就“黄金路”
发布时间:2021年01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 本报记者 戢华盛 通讯员 戴勋

【农村金融时报】

———恩施农商银行屯堡支行助力合作社发展壮大纪实

每年进入深秋时节,湖北恩施州恩施市屯堡乡杨家山村1200亩银杏满树金黄,是最好的观赏时期。

“以前,在杨家山村银杏叶零星可见、无人问津,如今,却成为‘黄金叶’。”恩施农商银行屯堡支行客户经理介绍说,在这里银杏叶当药材摘,银杏果当特产卖,银杏树当风景赏。

在乡亲们眼里,恩施金杏药材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学兵就是将“银杏叶”变“黄金叶”,铺就“黄金路”的脱贫致富带头人。

据介绍,王学兵是一名地道的农民,前几年,他在外地一家矿山打工,有了些积蓄,于是决定回乡创业。

王学兵发现,家乡拥有种植药材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中药材名目繁多,资源丰富,于是决定涉足中药材领域。

刚开始,王学兵一边种植松茯苓等药材,一边与当地企业联手从事中药材收购与销售。由于种子原因,导致产量低,加之,当年收购中药材质量把关不严,第一年他亏损15万元。

15万元,对于当时的王学兵不是个小数目。但是,他没有因此而动摇脱贫致富的信心。

王学兵外出考察,寻访当地中草药种植大户,在交流中,他了解到银杏叶是很好的心血管药材原料。银杏叶中丰富的黄酮,具有很高药用价值,使得银杏在医药、保健、食品、美容等领域被广泛应用。

通过调研,他发现本地屯堡乡比较适合种植银杏树。于是,他带头试种,等周边农户看到银杏叶丰产后,再动员跟进种植银杏树,并承诺包收购,包销售。

王学兵跑贵州,闯浙江,终于打开了银杏的销路,带动更多的农户种植银杏树。由此,杨家山村种植银杏树的规模迅速扩大。

2016年,屯堡乡借助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按照“退得下、还得上、不反弹、能致富”的要求,共发展经济林5000亩。其中,规模最大的便是杨家山村的银杏树林,共计1030亩。

王学兵抓住这一机会,迅速组织周边包括贫困户在内的200多户农户,成立了恩施金杏药材专业合作社。

“建立合作社后,随着种植、销售规模的扩大,流动资金缺乏的情况更加明显。”王学兵在该村金融扶贫工作站,据实反应了创业“融资难”的问题。

恩施农商银行屯堡支行行长和信贷客户经理得知王学兵的情况后,第一时间对合作社项目进行了实地调研和现场考察,认为王学兵所从事的产业,符合扶贫贷款中“能人大户帮扶贷款”的要求,于是给他发放了20万元帮扶贷款,解决其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

2017年,该合作社继续扩大种植、销售规模,吸纳银杏苗圃种植7户,种植面积扩大到1200余亩,合作社先后累计与312户签订种植合同,其中,发展贫困户社员达到40多户。逐渐形成“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扶贫模式,由合作社统一提供苗木、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加工销售。

2020年,为帮助该合作社应对疫情对销售的困扰,恩施农商银行屯堡支行再次向该合作社发放了50万元“荆楚发展贷”,为王学兵送来“及时雨”。

在农商银行的信贷支持下,该合作社不断提高银杏叶的质量和产量,开展密度控制、配方施肥、整形修剪、有害生物防治等种植管理工作。合作社还邀请农技站科技人员,定期对种植农户进行银杏密植采叶园育苗和种植技术现场培训。

合作社从帮扶贫困人口就业,到向贫困户传授种植技术,实现产业扶贫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充分发挥农户的主体作用,激发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

2019年底,金杏药材合作社收购银杏叶160多吨,实现销售收入130多万元,40余户贫困户已经全部实现脱贫。

2020年,该合作社将银杏种植产业与全域旅游挂钩,通过“旅游+融合”的新业态,以大规模银杏种植为主导,拓展生产加工银杏保健食品、银杏种植参观、乡村旅游民宿等版块,带领合作社社员们踏上一条银杏叶铺就的“黄金路”。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