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0年12月21日 > 总第471期 > B2 > 新闻内容
会昌农商银行 引流金融“活水” 实现“精准滴灌”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 本报记者 郑长灵 通讯员 徐茂生

【农村金融时报】

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江西会昌农商银行依托自身优势,将金融扶贫与普惠金融有机结合,融资融智,做实扶贫文章,以实际行动助力脱贫攻坚。

把准信贷投向 创新扶贫模式

会昌农商银行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中之重,发挥自身优势,以金融供给为抓手,每年单列扶贫信贷投放计划,坚持将信贷资金向精准扶贫倾斜,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特别是瞄准烤烟、生猪、脐橙、油茶等支柱产业以及毛竹、茶叶、瓜果蔬菜、水产等区域特色产业,优先保证信贷资金,引导金融“活水”流向最需要的地方。

该行坚持因地制宜,紧扣县情民情,围绕贫困户缺少抵押物、担保难、贷款难的问题,与县政府共同推出了“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金融扶贫模式,通过政府主导、银行扶持、贫困户参与的方式,积极发挥企业(合作社)的主体作用,辐射带动周边有劳动意愿和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发展相关种养产业,解决贫困群众就业问题,增加贫困群众家庭收入,真正打造“造血式”扶贫。

截至11月末,该行农业产业振兴通贷款余额达1.38亿元,扶持农户2594户,户均贷款超过5.32万元。

提升服务质效 填补金融空白

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会昌农商银行开通“产业扶贫信贷通”绿色通道,设立信贷服务专柜,采取减时间、减环节、减资料等方式,充分借助“掌上办贷”平台和移动金融平台,一次性完成资料收集和贷款调查流程,限时完成贷款审批和贷款发放,确保扶贫贷款资金优先安排、优先发放。同时,该行推出预约服务和上门服务等便民措施,多措并举优化金融服务,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努力实现让贫困群众“最多跑一次”。

目前,会昌农商银行已经实现金融服务在乡村、街道、社区的“全覆盖”和基础金融服务的“村村通”。

截至11月末,该行在全县243个行政村建立了235个助农金融服务站,安装转账终端、POS机等机具932台,布设ATM/CRS机具39台,布放智能柜台26台,配置移动营销端42台,实现了水、电、通信、收视、医保、社保代扣代缴等与居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业务功能在乡镇全覆盖,有效转化成广大群众对金融服务的获得感、便利性和满意度。

坚持“扶志”“扶智”

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会昌农商银行依托普惠金融建设和网点乡镇全覆盖优势,结合村情、社情和民情,在社区、广场、学校等举办金融夜校、发放宣传折页,积极为广大农户普及金融知识、宣传金融政策、解读金融业务,帮助贫困群众坚定脱贫信心,破除等靠要的惰性思想,激活脱贫的内生动力和活力。

截至11月末,该行累计举办金融夜校近百场,覆盖了辖内全部乡镇,惠及近4万余名群众,其中贫困户近5000余人。

为推进结对帮扶挂点村如期实现脱贫,该行“一把手”担任“大村长”,靠前指挥,带领党委领导班子和机关中层干部结对帮扶全村75户贫困户,并派出2名中层干部担任挂点帮扶村第一书记和常驻队员,全脱岗吃住在村开展帮扶工作。

此外,会昌农商银行坚持定期召开现场调度会,专题研究部署落实扶贫工作;坚持每逢节假日上门送温暖、送物资、送关怀,拉近贫困户心与心的距离;坚持每月2次以上走访慰问贫困户,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生活困难。

2019年底,挂点帮扶村75户贫困户已全部实现脱贫,结对帮扶工作取得良好的工作成效。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