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0年12月14日 > 总第470期 > B7 > 新闻内容
农商银行需巩固支农支小的优势地位 
发布时间:2020年12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 倪利平 管建慧

【农村金融时报】

 

当前,在扶持乡村振兴背景下,国有大型银行、各商业银行纷纷将服务触角延伸到农村地区,给农商银行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持续发挥支农支小主力军作用,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实施金融扶贫,解决“三农”融资难,在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促进各项业务快速稳健发展,是农商银行在新形势下面临的新课题,也是新挑战和新机遇。因此,农商银行要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适应经营环境的变化和竞争,更好地服务美丽乡村建设,确立辖区支农支小主力地位,更好地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面临的新挑战

当前,农商银行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

一是农商银行发展业务各项软硬件优势不强。在金融科技大发展的背景下,农商银行承受的发展压力与挑战更加严峻,农商银行经营效益增长乏力,不良资产风险防控压力日趋增加。与此同时,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各商业银行加速聚焦“三农”与小微,不断下沉服务渠道,依靠资金、人才和技术优势不断瓜分原农商银行的固有农村阵地。金融科技公司也纷纷将目光投向农村市场,农商银行如果还安于现状,不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的创新,将不能应对农村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将面临现有市场份额日益萎缩的风险。

二是获客难度增加,农商银行各项业务增长乏力。由于经营地域受限,农商银行通过增加物理网点增加客户群体,已经越来越难以为继了。虽然近年来通过大力推广电子银行、直销银行以及手机银行客户端等方式打破了经营上的地域限制,但在越发激烈的争夺客户群体的过程中,农商银行一直处于劣势,疲态尽显。和支付宝等金融科技企业快速发展比较,应用场景被其日益占据,客户数和应用频率日益丧失是农商银行目前遇到的最大挑战。在临柜中也明显感受到客户对服务体验的要求在不断提升,年轻客户流失更加明显,指尖金融正逐步受到广大客户的喜爱,农商银行产品服务创新后续能力不足的缺陷正在日益显现。

应对措施

笔者认为,农商银行应采取相应措施,才能确保在农村金融市场的份额。

一是立足现有农村物理网点优势,主动积极开展营销。通过网点和服务下沉,统筹安排,充分利用点多面广、人多面熟的优势,加大综合营销力度。通过走访企业、商户、农户,细分市场,提升客户粘合度,了解客户的真正需求。面对大中型商业银行业务下乡的竞争格局,通过经常性的“金融大讲堂”送基础金融知识下乡和专项营销,为客户讲解金融知识的同时,送去农商银行的优质产品和服务。立足行政区、商区、社区、校区四个维度,通过进村庄、进街道、进单位、进企业、进商户等活动,进行扫楼、扫街走访,分类进行丰收系列产品、循环贷款等营销活动,既要雷声大,也要雨点密,力求在辖区实现金融服务全覆盖。

二是紧贴客户需求多样化要求,提升金融服务质量。结合农业发展特点和生产周期,根据当地特色农业和优势农产品,以产业链核心企业为中心,连接上下游生产企业、农户和消费者,探索支持农业产业链升级发展的系统性金融服务模式,提升金融支持覆盖面和受益面。同时,积极研发结构性金融产品,满足农业种植、养殖、加工、供销等各环节的金融服务需求,主动提供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并结合资金需求,灵活运用信用、保证、抵(质)押等融资方式,以满足不同客户的融资需求。

三是紧跟市场与时俱进,加快科技产品创新。农商银行应加强外联,建立合作共赢平台,降低新产品推广成本,促进互相联合。通过招聘专业技术人才,加强科技支撑力度。当今的金融业,从线上线下融合的产品服务,到数字化、“互联网+”的运营管理,科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只有持续性加大科技投入,才能推进体制、产品创新,才能有所突破。

四是深化政银合作,实现“最多跑一次”。以乡村振兴为结合点,进一步拓展与政府相关部门合作的广度与深度,实现基础金融服务不出村,提升基层群众改革发展的获得感。

作者单位:浙江衢江农商银行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