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王磊 通讯员 杨煦
【农村金融时报】
近年来,山西忻州农信社不断加大信贷支农与扶贫工作力度,全面防控扶贫信贷风险,为全市顺利脱贫摘帽注入农信力量。
截至目前,忻州农信社累计投放扶贫小额贷款3.49户、30.66亿元;累计投放各类扶贫贷款133.12亿元,直接或间接带动辖内7.48亿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完善机制
多措并举发力金融扶贫
忻州市位于山西省北部,横跨太行山———燕山、吕梁山两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金融扶贫任重道远。
忻州农信社围绕地方党委政府安排部署,紧跟国家扶贫开发大局,推动金融扶贫工作高效开展。
该社加强与政府部门、地方财政、银行同业的沟通协作,明确责任部门和相关单位,落实工作协同措施,形成联动扶贫效应。
同时,该社建立风险管理机制,严格执行贷款的“三查”制度,确保贷前调查真实有效、贷中审查准确到位、贷后检查及时准确,对于已出现本金或利息逾期的扶贫贷款及时催收,并与扶贫办沟通落实风险补偿金制度,确保扶贫信贷风险能够及时化解。
此外,该社按照“精准扶贫,不落一户”总体思路,用足政策红利,找准脱贫攻坚的“发力点”。该社延续扶贫小额信贷支持政策,切实做到应贷尽贷;用足用好扶贫再贷款政策,降低营运成本。对受疫情影响的扶贫龙头企业,该社落实不抽贷、不断贷、不压贷要求,并进一步创新产业扶贫贷款产品,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忻州农信社还充分利用营业网点多、布局广、延伸到基层的特点,结合深化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工作。该社面向办理业务的客户和辖内客群,全员开展金融扶贫知识普及宣传活动,选择农村、社区、工厂、商场等各类场所,通过下发宣传手册、条幅、海报、彩页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金融知识宣传活动,满足不同类型、不同人群的金融知识需求,正确引导贫困户还款意识,营造诚信的氛围。
“靶向”施策
提升金融扶贫服务效能
“算算这一年,村里的驴厂都盈利20万元了,这在以前,是我们想都不敢想的好事,村里人都特别感谢农商银行。”说起忻州农商银行对企业的信贷资金支持,北堡村驴厂负责人非常感激。
北堡村位于忻府区兰村乡,一年多前,这里还是个连满足温饱都很困难的贫困村。
忻州农商银行深入该村走访调查,定下了支持当地发展养驴业的方针,在帮助贫困户扩大养殖规模、邀请专业人员讲授养殖技术的同时,深入了解养殖产业链中各个环节的资金需求,力求做到把扶持资金用在刀刃上,支持发展养殖基地。
经市场检验,北堡村的“放心驴肉”获得一致好评,养驴也成为帮助这里的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优质产业项目。
忻州农商银行对北堡村驴厂的信贷支持只是忻州农信社实施金融精准扶贫的一个缩影。
从2017年的“万名客户经理进村入户”到2018年全面启动“深化普惠金融 助力乡村振兴”,忻州农信社客户经理持续开展进村入户工作,对全县的所有贫困户逐村、逐户进行摸底调查、收集资料、评级授信,实现对辖内19.47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58.41万个贫困人口信贷基础资料全部收集、评级授信全部完成、合理信贷需求全部满足的“三个全覆盖”。
扶贫贷款的支持,扶起的不止是一个乡村特色产业,更是当地百姓脱贫的希望、致富的梦想。
2016年以来,忻州农信社累计向当地特色产业投放产业扶贫贷款超过70.43亿元,吸收就业人口近9.71亿人。
忻州农信社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忻州农信社将持续巩固脱贫成果,落实好扶贫小额信贷政策,确保脱贫路上“不落一户”,为脱贫攻坚贡献农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