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0年11月30日 > 总第468期 > B5 > 新闻内容
滕州农商银行 为乡村振兴插上“金翅膀”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 本报记者 陈磊 通讯员 闵建凯 马银

【农村金融时报】

近年来,山东滕州农商银行用好用活金融支农惠农政策,立足乡村资源禀赋,量身定制金融产品、创新金融服务模式,为乡村振兴插上“金翅膀”。截至目前,该行各项贷款余额141.06亿元,较年初增长12.09亿元。

为农业强“锦上添花”

走进山东滕州市张汪镇融和花木专业合作社,一片片鲜艳的花卉夺人眼球。

“今年4月份,受疫情影响,花卉销售低迷,存货积压多,流动资金紧张。我在宣传纸上偶然看到滕州农商银行客户经理的服务电话,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拨打过去,没想到张汪支行立即派客户经理前来做了贷前调查,短短几天就给我办理了100万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融和花木合作社负责人陈修广如是说。

为多层次满足农户资金需求,滕州农商银行在集镇、庙会等人口密集地设置咨询台,发放宣传页等,及时将信贷政策、办贷条件、业务产品等信息送到农村地区。

同时,该行按照“小额、分散、流动”的原则,推出“大棚贷”“农资贷”“鲁担惠农贷”等产品,通过在村居横幅、村广播站等,及时播放申贷信息,向农户提供信贷支持。

为农村美“添砖加瓦”

南沙河镇北池村是滕州市“美丽乡村”示范村,也是镇村一体化建设的典型代表。在村中,乡村记忆馆、文化广场、景观湖、图书阅览室、超市、卫生室等一应俱全,这里既有城市小区的便捷,又有乡村生活的恬静。

“现在真是方便多了,走两步就能存钱取钱了。”村支部书记秦应炼说。为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滕州农商银行在该村增设普惠金融服务站,创建便捷服务环境,实现了便民存取、汇款转账、支付结算、网络商城、金融咨询、知识普及全覆盖,村民足不出村就可享受金融服务。

在滕州农商银行的支持下,北池村整建制流转土地800亩,建设了高效立体种植示范园,打造集林果采摘、农耕体验、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特色园区。

此外,针对农村致富带头人、青年农民、外出务工返乡创业人员等优秀人才,该行还推出“富民生产贷”“创业担保贷”等信贷产品,助推乡村振兴产业兴旺。

据介绍,该行通过在贫困偏远地区增设网点、设立便民服务点等方式,推进贫困地区基础金融服务工作。同时,通过增设ATM、POS机、农金通等服务终端和加强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的宣传,进一步为乡村及偏远地区人群提供金融服务,完善贫困地区的支付结算方式。

为农民富“雪中送炭”

李国在滕州市是一位小有名气的农民,他把自己的正德康城蔬菜专业合作社的“中央厨房”,从城区搬到10公里外的洪东村。这个农产品加工车间,靠近农民的蔬菜大棚,每天能给10万人提供最新鲜的农产品加工食材。

好的项目离不开资金的大力支持,李国发起成立合作社,吸引农户按照示范园区的标准进行生产,意味着农户社员需要进行大量的投资,如何解决资金问题成了发展道路上的难题。滕州农商银行在实地调查了解后,为该合作社发放小微企业主贷款200万元。

一头连着餐桌,一头连着农户基地,扫一扫二维码,就能找到餐桌的生产供应链,每个节点都清楚的显示在手机端,该合作社通过“互联网+”进行流程再造,初步实现了对产品质量的全程追溯。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