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0年11月30日 > 总第468期 > B4 > 新闻内容
铺好“致富路” 织牢“保障网”
全州农合行 多措并举助力脱贫攻坚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 本报记者 韦秋莹 通讯员 罗婧

【农村金融时报】

近年来,广西全州农合行坚持支农支小,全力当好服务乡村振兴的“排头兵”和金融扶贫的“主力军”,以实际行动护航脱贫攻坚,在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交上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今年以来,全州农合行累计投放贫困户贷款1.64亿元,产业扶贫贷款2100万元,累计发放了全县金融机构100%的扶贫小额信贷,带动县域273个行政村4645户贫困户实现脱贫致富。

铺就“致富路”

全州农合行将“输血式”扶贫变为“造血式”扶贫。

按照“政府推动、银行支持、产业带动、财政贴息”四位一体的原则,该行探索运用“政府+银行+企业+贫困户”的模式,建立“政府担保、银行让利、企业带动、贫困户受益”的联动机制。

同时,该行推出精准扶贫产业贷款,通过提升贷款额度、降低贷款利率、简化申贷手续、提升审批效率,不断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种养殖大户、致富带头人等县域特色农业产业生产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带动贫困户致富脱贫。截至10月末,该行累计发放产业扶贫贷款5户、金额5559万元。

全州农合行还推出扶贫小额信贷、库区移民贷款、农民工创业担保贷款等多个贷款产品,其中扶贫小额信贷累计申请贴息2211.76万元,农民工创业担保贷款累计申请贴息217.39万元,减轻了贫困户使用信贷资金成本,提高了贫困户创业干事积极性。截至10月底,该行累计发放扶贫贷款3.01亿元,带动7411户贫困户25000余名贫困人口改善生活现状、逐渐脱贫。

做优“服务链”

全州农合行积极践行普惠金融,不断延伸金融服务触角,按照“乡乡有机构、村村有服务”的要求,以网点为依托,加大自助银行设备的布设力度,加快农民金融自助服务点建设和电子银行推广力度,为客户提供24小时全天候不间断的金融服务,不断提升金融服务覆盖面和便利度。

截至10月末,该行在全县布放各类自助设备达到115台、设置农村便民服务点195个,农村金融联络站273个,发展聚合支付3354户,手机银行11.75万余户,实现273个行政村全覆盖,为贫困户提供存取款、转账汇款、代理缴费等基本金融服务,真正打通了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同时,该行通过“农信先锋”逐村开展宣讲,送金融服务下乡入村,已联合各基层党组织开展金融宣讲18次,办理贷款授信496户4311.20万元。

织牢“保障网”

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全州农合行坚决贯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与上级部门脱贫攻坚工作决策部署要求,明确主体责任,以金融力量助力决胜脱贫攻坚。

该行成立了金融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并实行责任包干制,对全县18个乡镇273个行政村明确包干责任人,确保做到村村有人负责、户户有人对接。

为确保全县金融扶贫无缝隙、无死角、全覆盖,该行发挥农合行网点多、服务广的优势,与全辖所有贫困村党支部对接,与村支两委一道对全辖65000余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再次进行摸底调查,逐村、逐户完善扶贫档案,同时派出驻村工作队员常驻帮扶村委,深入了解贫困户情况,建立“结对帮扶”机制。全行111名党员先锋“一对一”结对帮扶贫困户111户,分布全县15个乡镇、38个村委。

该行还投入人力、物力对帮扶村修路、饮水、照明路灯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并先后对帮扶的全州县才湾镇七星村委、秦家塘村委、石塘青田小学捐助帮扶资金15万元。

此外,该行为贫困农户、产业扶贫企业搭建农产品销售渠道,并将其上架到广西农信利农商城,拓宽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和农户的增收手段,着力解决农产品滞销等问题。截至10月末,该行将天龙米、金槐茶等地方特色农产品上架到利农商场,销售量达121.72万元,还组织后勤部门、干部员工采购9.07万元扶贫产品。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