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0年11月30日 > 总第468期 > B7 > 新闻内容
银行应借助行业规范提升信贷资产质量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 田忠华

【农村金融时报】

为有效巩固“行业规范建设年”工作成果,进一步树立行业规范,强化规矩意识,夯实发展基础,确保全行业思想认识再深入、制度规范再完善、执行能力再提升,山东银保监局组织开展“行业规范建设深化年”活动。

笔者认为,行业规范建设可有效查找、揭摆、暴露和堵塞商业银行在日常经营活动中的短板和漏洞,为银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目前,部分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不高,主要原因包括两方面:一是银行在贷前调查时不能准确把握信息、数据,导致借款人信息考察不真实,可能给予借款人过高的信用评估,授信额度加大,给信贷资产质量带来严重的隐藏性风险。对于担保类贷款,担保人同样也存在类似情况,降低了担保人的担保能力,导致贷款质量不高的风险。二是有些借款人为了达到在银行贷款的目的,提供虚假资产证明材料,过高评估抵押资产等,致使借款人超出偿贷能力。再加上个别信贷人员在执行贷款“三查”制度时没有执行到位,对风险识别流于形式,以至于贷款收回出现被动局面。这些问题的暴露,主要是信贷人员责任心不强,安全意识较差,不能深入细致了解客户资产、业务经营、偿贷能力等贷款要素的真实情况。

鉴于这些问题,商业银行要制订强有力的措施,在行业管理部门的指导下,从严、从细、从紧制订措施,把握要点,补短板、堵塞漏洞,确保银行业信贷资产质量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是从“严”入手,强化信贷工作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合规意识。要用现实的刑事犯罪、经济犯罪等典型案例,作为教育范本,每个法人单位或者以县级区域为单位的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组织全行员工开展职业道德与合规文化学习和讨论,以案促学,开展典型案例的警示教育,让银行从业人员有廉洁奉公、业务精良、素质过硬的职业道德品质。

二是从“细”入手,强化行为教育,严格执行“三查”制度。一方面,市场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银行坐门等客的日子已一去不复返,只有走出门,进客户家门,与客户拉家常,提供致富信息等,才能获得客户,赢得客户的信任。同时能够准确了解客户真实资产状况、把握好信贷授信额度,确保信贷资产质量。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有益于今后贷后检查工作的开展,能够详细了解和掌握客户的真实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另一方面,在具体的工作流程中,要把贷款责任分工到位。按照区域化管理的模式,把主责任人和一般责任人区别开来,通过责任分工,来压实贷款投放的质量责任,明确信贷资产质量和贷款投放额度的高低与工资挂钩,调动员工的贷款投放积极性,并形成员工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制约机制。为更一步保护信贷资产质量,各县级行要建立信贷资金运营安全监测管理系统,通过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现代科技网络,把征信、税务、社保、身份证等信息互联,通过科学筛查,及时提醒、预测客户的现状,来评估客户的偿贷能力,以科学的手段,达到保护信贷资产质量的目的。

三是从“紧”入手,强化惩戒手段,降低犯罪、违规风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银行业更不能例外,从内部来说,要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要把规章制度落实到位,要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和经济处罚制,要用提高违规成本的方法,遏制违规现象的发生。从外部环境来说,要依靠法律,依法治行,对于信贷工作中存在的违法问题,要从严追究,移交司法部门,绝不心慈手软。同时,要发挥各银行的内部审计职能,建立完善的、科学的、现代化的科技审计网络,通过大数据等信息平台,及早查找问题,发现问题,把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从而减少不良现象的发生。对在审计过程中,应发现而未发现的问题,要追究审计工作者的责任,根据问题的严重程度给予经济、行政的处罚,有徇私枉法行为的,要移交司法部门处理,从而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监督管理机制,为更好地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从紧入手的情况下,各商业银行要出台“尽职免责”办法,对于严格执行“三查”制度,由于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天灾人祸等现象导致的贷款不良现象,要给予免责,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客观对待信贷资产质量管理工作,更进一步调动信贷工作人员的积极性,避免贷款不愿放、不敢放现象的发生,以健全的、完善的工作机制促进行业的快速、稳定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山东巨野农商银行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