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0年11月30日 > 总第468期 > A2 > 新闻内容
清零 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拓展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 本报记者 田耿文

【农村金融时报】

11月23日,贵州省宣布包括紫云县在内的9个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贵州全省66个贫困县全部实现脱贫摘帽。这也意味着,全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经过8年精准扶贫、5年脱贫攻坚战,我国脱贫攻坚取得了显著成效。

国务院扶贫办党组成员、副主任夏更生强调:“脱贫摘帽是‘干’出来的,是了不起的成绩”。全国832个贫困县,2016年至2019年已有780个实现脱贫摘帽。今年国家对剩余52个贫困县实施挂牌督战,各地区各部门努力克服疫情影响,集中精力、加大投入、攻坚克难,近期均通过省级专项评估检查达到退出标准,由省级人民政府宣布退出。

“贫困县全部宣布摘帽,并不意味着全国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已经全面完成,还需要履行相关程序。”夏更生表示。

按照“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脱贫攻坚体制机制,贫困县退出由县级申请、市级初审、省级专项评估检查、省级人民政府宣布。

省级宣布后,还要接受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抽查、国家脱贫攻坚普查、脱贫攻坚成效考核,检验退出程序的规范性、标准的准确性和结果的真实性。对抽查、普查和考核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查缺补漏、动态清零。

最后,由党中央宣布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才意味着全面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那么,脱贫攻坚完成之后,我国现有的脱贫攻坚政策、措施将如何发展,如何推进下一步的农村工作?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全面推进是“十四五”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夏更生强调,脱贫摘帽后还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打赢脱贫攻坚战后,要设立过渡期,保持政策总体稳定,要巩固并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接续推动脱贫摘帽地区全面振兴,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

众多业内专家和分析人士也就此展开讨论。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小云分析,保持脱贫攻坚总体政策稳定。一方面,为了防止刚刚脱贫的人员重新返贫;另一方面,也是给以后长期解决相对贫困问题做准备。这也意味着,扶贫会从攻坚战转化为常规性操作。那时候,助贫减贫工作,将会和乡村振兴战略结合在一起。

“需要建立完善的扶贫产业机制。”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王晓毅认为,如何应对市场风险,如何建立更加完善的产业机制,促使产业自身产生发展的动力,不断地更新自我,持续发展,是扶贫产业未来需要考虑的。

北京大学贫困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雷明则认为,仍要在“精准”上做文章。未来更重要的工作是要精准发力,建立有效的产业链条,把生产价值转变成市场价值,产业发展只有真正找到市场,才能够变成百姓的收入。在脱贫攻坚决胜之后的相对贫困和相对扶贫,扶贫产业仍要发挥作用,这就要求在品牌塑造、产业融合、产业链完善等各个方面不断地创新转型。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