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习记者 李新艳 通讯员 黄英姿 张为民
【农村金融时报】
吉林省舒兰市素来享有“贡米之乡”“果实之城”的美誉。为打造“舒兰大米”这一品牌优势,农业银行吉林舒兰支行切实加大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全力推动舒兰大米规模化、绿色可持续发展。今年以来,该行已累计发放贷款3.5亿元,其中大米相关产业贷款2.1亿元,截至10月末,贷款余额2.9亿元,为水稻丰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秋收过后,广袤的黑土地逐渐沉寂,而在舒兰市平安镇金星村李学明家庭农场的有机水稻田里还是一番忙碌的景象。农场主李学明指着打包好的稻子说:“感谢农行信贷支持,今年我种了206公顷的‘稻花香’,预计产量能达到247万斤,舒兰市农投公司春季就下了订单,保底收购。同时,还为私人定制水稻近100亩,销路没有问题。”丰收的喜悦洋溢在李学明黝黑的脸上。
李学明是吉林市劳动模范,舒兰市新型农技能人。2004年,他返乡种植水稻,从流转20公顷稻田开始,目前已流转稻田206公顷,农用机械达到160台(套)。今年年初,他打算改造建设高标准农田,并采用稻、鸭、蟹共生的水稻种植技术,大幅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因存在部分资金缺口,他向农行舒兰市支行提出贷款申请。
由于受疫情管控影响,无法开展现场调查,农行舒兰支行利用农户信息建档成果,通过线上方式 ,为他办理了130万元的“农担通”个人生产经营贷款,由吉林省农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提供担保,农行通过线上放贷,有效解决了他开展备春耕生产的燃眉之急。
针对小农户的信贷需求,该行在加大农户小额贷款发放的同时,还与吉林首信物权融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合作推出“首信贷”(即农村土地收益保证贷款),农户把土地流转给物权融资公司,由该公司出具担保函,农行发放贷款,为小农户粮食生产提供融资支持。截至目前,该行已发放“首信贷”1000余万元,401户农户受益。
刘永双是天德乡石庙村的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备春耕期间,由于缺少资金购买生产资料,一度陷入窘境。农行舒兰支行了解到他的情况后,向他推荐了“首信贷”,首信物权融资公司免费为其出具了担保函,很快舒兰市支行就为他发放了2万元贷款,并享受利率下浮10%的优惠。“没想到像我这样的贫困户也能贷款,今年光种‘稻花香’就能收入5万多块。”喜获丰收的刘永双对农行充满了感激。
在支持水稻生产的同时,该行还加大对大米收储、加工等环节的信贷支持力度,目前已为8户粮食收储加工企业投放贷款3068万元,为促进稻米转化增值并成为推动舒兰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提供金融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