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陈衍水 通讯员 宋骁寒 叶水莲
【农村金融时报】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这一年也极不平凡,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农行福建南平分行坚定不移地奋斗在金融服务“三农”和金融扶贫最前沿,创新扶贫模式和金融产品、加大信贷投放、提升服务质效,拿出“深一度”地服务态度精准扶贫。截至10月末,该行精准扶贫贷款余额2.16亿元,比上年增加3792万元。
产业扶贫 变“输血”为“造血”
政和县铁山镇江上村地处深山一度偏远落后。如今,在农行“快农贷”的滋润下,村里“绿水青山”变成了一座座“金山银山”。
农行政和支行通过发放“快农贷”助力农户扩大黑木耳种植规模。叶水莲 摄
村民陈元平一家有4口人,妻子操持着家务,抚养两个年幼的孩子,仅靠他一人种植几亩茶和一些玉米维持生计。两年前,陈元平在邻村学习食用菌种植技术,但苦于缺资金、缺核心技术,迟迟没有启动食用菌种植。
政和支行了解陈元平情况后,主动为他发放5万元“快农贷”,用于食用菌种植,并积极联系村里的乡村振兴带头人、专业合作社的技术骨干对陈元平进行“一对一”的技术指导。两年时间,陈元平通过食用菌种植增加万余元收入。此后,他又开始研究起了利润较高的黑木耳种植。半年时间陈元平种植了2万桶黑木耳,预计一年收入9万余元。
据悉,自2018年,农行南平分行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产品“快农贷”,结合闽北实际,创新打造“一县一快农贷、一特色产业一快农贷”金融服务模式,研发特色产业产品,有力破解了以往信息不对称、抵押物缺乏、办理不便等问题。如今,“快农贷”支持了村里的农户150余户,授信金额近1100万元,有力推动了村里茶叶、毛竹、锥栗等产业发展。截至10月末,“快农贷”余额23.91亿元,比年初增加7.83亿元,带动2.95万户农户走上了“致富路”。
精准扶贫 一个都不能少
几年前,顺昌县元坑镇蛟溪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叶香兴夫妻长期患病,治疗花光了家中所有的积蓄。但勤劳乐观的夫妇俩并没有停止奋斗的脚步,靠鸡鸭养殖艰难度日。
农行顺昌支行在得知他家的困境后,伸出了援助之手,多次上门拜访看望,定期送上粮、油、米等生活必需品,及时为他发放帮扶贷款3万元,让叶香兴改善养殖产地。同时,通过多方联系合作单位、动员员工,一起团购他的鸡鸭,帮他解决销售难题。
现在,叶香兴还利用帮扶资金,增养了鹅,加上鸡鸭,每年出栏数达到3000多只,并实现了“线上订购,送货上门”的一条龙服务销售模式,每年可实现家庭增收3万元。目前,该行已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约700户、发放贷款金额4000多万元。
消费扶贫 念山红米出“深山”
在农行手机银行“扶贫商城”界面里,有一款是来自政和念山的胭脂红米,这种米因色微红、粒长,煮熟后红如胭脂而得名。
政和星溪乡念山村是省级贫困村,近年来,村里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地方农产品销售,红米供不应求。但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使销售渠道受阻。
为了帮助念山村民销售农副产品,政和支行积极与“村两委”研究方案,线下组织产品进单位、进超市,线上助推念山红米在“扶贫商城”上线,通过微信朋友圈、抖音等社交工具广泛传播,全力拓宽红米销路。截至10月末,念山红米已在农行扶贫商城上销售4.1吨。
农行南平分行还通过全员总动员,积极购买扶贫商城商品,实现销售额178万元,为消费扶贫增添农行“购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