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0年11月16日 > 总第466期 > A4 > 新闻内容
邮储银行江西省分行 打通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最后一公里”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 本报记者 郑长灵 通讯员 陈露 兰琼

【农村金融时报】

“不用抵押就可以获得信用贷款,今年受疫情影响,规模有所缩减,明年正好可以规划扩大种植规模啦!”在抚州市南丰县琴城镇水南村的“信用村”贷款政策宣传活动上,桔农赵某高兴地说,自己作为守信记录良好、经营能力突出的信用户,邮储银行受理了他免担保、免抵押的信用贷款申请。

走进琴城镇水南村,一条条水泥路平坦宽敞,一幢幢楼房整齐划一。水南村党支部书记陈勇指着远处的楼房,自豪地介绍道,那是我们水南村2100套自建房。

“水南村能有今天的成绩,村民能享受这么好的福利,离不开邮储银行的一路支持。”陈勇说,邮储银行近年来累计为水南村的信用户发放贷款4000余万元,还为他们颁发“信用村”的金招牌;有了邮储银行的支持,大家的信心和底气更足了。

水南村的“信用村”建设,只是邮储银行江西省分行参与地方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助力农村金融发展工作中的一个缩影,也是该分行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写照。

为解决农村信用体系不健全,三农客户贷款门槛高、手续繁琐等问题,邮储银行江西省分行积极开展农村信用体系创建活动,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将优势产业集中、信用环境良好、资金需求旺盛的自然村评定为“信用村”,创新推出“信用村”小额信用贷款产品,形成了银行敢贷、农户好贷的良好金融生态。

据介绍,凡是被评为邮储银行信用村的村庄,村中的信用户个人凭个人信用最高可获得无担保、无抵押信用贷款30万元。截至目前,邮储银行江西省分行已颁发214个“信用村”牌子,认定信用户超3000户,累计为信用户发放贷款超8亿元,目前结余金额2.8亿元。

“金融是水,经济是田,信用是渠,现在水多田旱,关键问题是渠不通、水不畅。”邮储银行江西省分行行长、党委书记肖天星表示,要抓住信用建设这个关键,改善农村信用环境,让“信用村”建设在全省铺开,为进一步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和可得性,让更多金融“活水”润泽“三农”,助力全省普惠金融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以金融手段促进乡村振兴是“畅通经济社会循环”的有效路径。近日,邮储银行江西省分行立足乡村资源禀赋,充分发挥网点覆盖面广、服务人员多等专业优势,下发了《关于加快全省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通知》,制定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计划到2020年末,全省建成480个信用村,建立信用户档案不低于4800户。

目标就是发展的方向,健全高效的工作机制是确保实现目标保障。目前,该分行已成立了省、市、县三级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组,并在县(市、区)层面成立信用村走访小组,在乡镇层面成立信用村、信用户评定小组,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搭建全面高效的工作机制。并按照“一筛二访三采集,四评五审六公示”的“123456”流程,开展信用户的评定。同时,不断完善农户信息大数据平台建设,对信用户的授信额度采取“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循环支用、动态调整”的方式,支持授信农户配合“E捷贷”使用手机随用随支随还,简化贷款手续,提高贷款效率。

2014年以来,邮储银行江西省分行精耕“三农”金融领域,持续在体制机制上健全完善,在考核引导上加大落实、在机构改革上优先支持、在队伍建设上加快达标步伐,切实将助推乡村振兴战略贯彻到人、财、物支撑的方方面面。尤其是2017年成立了全省银行业最大的三农金融事业部,在省、市、县三个层面分别成立了由各级分支行行长担任组长的三农金融服务和小微金融服务工作领导小组,配备了专职三农客户经理及管理人员近1000人,着力打造了一支专业善战、主动作为的三农信贷团队,为三农金融服务提供了坚强的人力支撑,保障了三农金融服务不断档。

截至目前,邮储银行江西省分行涉农贷款结余近690亿元,列全国邮储银行第6位,三农贷款结余占全部贷款结余超32%;结存服务涉农主体超24万户。今年累计投放三农贷款超380亿元,服务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超16万人次;年净增达55亿元,列全国邮储银行第9位,为全省“三农”发展浇灌了“金融活水”,播洒了“金融甘霖”。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