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韦秋莹 通讯员 黄慧文 刘惠敏
【农村金融时报】
今年以来,农发行广西分行瞄准脱贫攻坚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集中发力,对隆林、那坡、乐业、都安、大化、罗城、三江、融水等8个未脱贫摘帽县实施挂牌督战,推动更多扶贫资金、政策向未脱贫摘帽县倾斜。
该分行今年累计投放扶贫贷款227.6亿元,扶贫贷款余额718.1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55.8%,余额位居全区金融系统首位。其中,累计向8个未脱贫摘帽县审批扶贫贷款项目55个、金额66.2亿元,实现贷款投放项目40个、金额31.9亿元。
逐县挂牌督战
啃下最后“硬骨头”
据悉,农发行广西分行建立分行负总责、处室对口联系、市县行抓落实的督战工作机制,对8个脱贫摘帽县逐县制定支持方案。该分行班子成员实地对接地方党政主要负责人39人次,达成融资意向的项目140个、金额137.6亿元,确保挂牌督战“督”到实处、“战”出成果。
农发行广西分行支持的隆林各族自治县扶贫车间项目
该分行以《党旗领航 聚力攻坚》合作协议为“军令状”,以联合开展党建促脱贫活动为载体,为未脱贫摘帽县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将政策性银行的专业优势与地方政府的组织优势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党组织引领脱贫攻坚的战斗堡垒作用。
同时,该分行把优惠政策作为打通关键难点的“利器”,主动靠前推介深度贫困地区48条特惠信贷政策、11条未脱贫摘帽县差异化支持政策,为8个未脱贫摘帽县项目打造、资金落地创造更宽松的融资环境。截至9月末,农发行广西分行在8个未脱贫摘帽县扶贫贷款余额82.5亿元,比年初增加27.3亿元,增幅49.5%。
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夯实脱贫“新基础”
农发行广西分行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针对8个未脱贫摘帽县大都位于石山地区、长期受制于恶劣的自然环境,以及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欠缺等情况,持续发力支持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截至目前,该分行累计对这些地区农村公路建设、教育基础设施、农村饮水设施、医疗健康设施等领域投放信贷资金25.4亿元。
该分行以农村公路建设为发力点,主动了解政府融资需求,加快改善公路交通条件。例如在乐业县,成功投放乐业大道道路工程一期项目1.3亿元,助推实现新旧城区贯通,受益人口达10万余人。
该分行以教育设施建设为根本点,助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疫情期间,该分行针对都安瑶族自治县现代化教学空白的“数字鸿沟”,瞄准信息化教育扶贫靶向发力,加速投放教育扶贫贷款1.5亿元,直接改善当地395所学校基础教育硬件设施条件,服务在校学生9.6万余人,涵盖建档立卡贫困学生1.5万余人。
该分行以农村饮水安全为着力点,积极解决贫困群众“饮水难”问题,让更多群众喝上放心水、安全水。例如,今年4月,农发行广西分行投放4950万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项目贷款,用于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辖内6个镇级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服务贫困人口7万余人。今年,该分行又投放罗城板阳东水库项目1550万元,助推解决县城长期缺水问题,服务贫困人口6.3万余人。
强化后续扶持
点亮脱贫“新希望”
农发行广西分行把扶贫作为一项长期持续性任务抓紧抓实,不断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力度。
该分行紧紧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目标,与发改委联合印发《政策性金融支持广西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推出“一揽子”配套金融服务措施,合力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配套产业园建设,吸引可带动当地特色产业发展的优质企业入园经营,增强搬迁户自主创业和产业的“造血”功能。
在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该分行利用“增减挂钩政策+”的多元效应,结合贫困地区移民安置点资源承载能力,成功投放贷款8400万元支持大化农民工创业园建设,为搬迁户及周边群众提供就业岗位近3万个;投放贷款1.04亿元支持易地扶贫搬迁就业配套产业园道路建设,为全县13万贫困人口提供“就近就业、稳定就业、自主创业”机会。
在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农发行广西分行依托乡村振兴项目(一期)贫困村提升工程项目,投放3.7亿元支持扶贫生态产业园建设,带动三江南站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逾2万贫困人口就业。目前,已有10家中小型农副产业、食品加工企业报名申请入园,可提供劳动岗位2000个。
在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农发行广西分行投放逾1.87亿元贷款资金打造扶贫协作·返乡创业园,通过“创业园+扶贫车间+移民户就业”模式,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吸纳贫困人口就业,实现产业兴融,确保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