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余连斌 通讯员 杨敏 陈琪
【农村金融时报】
“现在的助农取款服务点服务内容太丰富了,对银行来说这些都不是大业务,但对群众却是大方便!”日前,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白鹤乡东风村村民董永强竖起大拇指为人民银行苍溪县支行的助农金融服务点赞。
在服务点,村民不仅可以办理续费,还可以办理银行卡转账、小额取现、余额查询等基础业务,还能办理新农合、新农保、电话费、广电收视费、电商服务等业务。
今年以来,人民银行苍溪县支行在广元市中心支行组织开展的“支付为民专项行动”中,以优化助农取款点服务为依托,大力推进农村金融服务提档升级,在全县1154个助农取款服务点中筛选620个优质站点打造助农服务升级版,将其中10个助农取款服务点打造成“普惠金融服务超市”,将乡村治理工作纳入助农取款服务点的服务范围,畅通农村经济循环金融服务。
消除服务盲区
畅通“最后一公里”
如何进一步提升面向基层普通群众的金融服务?
在人行广元市中心支行的指导下,人行苍溪支行积极指导涉农银行机构优化服务点布局,重点抓好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人员集中产业园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等重点区域的电子机具提升工作。
截至今年9月,该县已筛选出15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设立助农取款服务点,消除金融服务“盲区”,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董永强所在的白鹤乡东风村聚居点,是易地扶贫搬迁后建设的,共安置农户36户,其中24户贫困户,12户随迁户,多是从以前交通、生活不便的地方迁居而来。
“我们要将助农服务点打造成村里的金融服务中心,让老乡们足不出村、足不出户就能办理金融业务,尤其是能够为留守的老年人等特定人群提供基本的金融服务保障,确保农村金融基础服务全覆盖。”人行广元市中心支行行长肖启义说。
业务提档升级
打造便民“综合站”
72岁的牛兴宪,是苍溪县百利镇八庙社区助农取款服务点的负责人,也是个新潮的老人,微信、抖音、手机支付样样精通,他代理助农取款业务已经有五年时间。
自从服务点加载了电商业务后,他不光将自家10亩猕猴桃卖出了好价钱,还组织了周边4个村生产的猕猴桃、雪梨、土鸡、花生、核桃等农副产品,利用电商平台进行销售,因付款及时、销路广,牛兴宪在老乡之间颇有声望。
这是今年以来苍溪县对助农取款服务点进行提档升级之后的“红利”之一。
据了解,为进一步满足基层群众的金融服务需求,该县620个助农取款服务点在提供取现、查询等基础服务的同时,还加载了新农合、新农保缴费等政务服务功能,以及生活缴费和电商服务等便民业务。
苍溪还在旅游景点、交通干道旁、乡镇村落的显要位置打造“星级服务点”,配套商户二维码收款,加载云闪付支付功能,通过服务点为政府支农补贴发放搭建安全便捷渠道,把国家惠农政策送到农户的“家门口”。
普及金融知识
守护老乡“钱袋子”
“打工挣钱不容易,防诈防骗要牢记”“天掉馅饼不要贪,免费午饭别就餐。为钓鱼儿放长线,吃了饵子莫喊冤”,东风村村民王孔才乐呵呵地告诉记者,这些防诈骗的顺口溜是自己从村里的助农取款服务点里面的宣传资料上学来的。“不学不知道,一学吓一跳,骗子手段高,防范要趁早!”
在苍溪,遍布城乡的1154个助农取款服务点除了提供“实体”服务外,还负担起了金融政策宣讲和日常防骗知识宣传的工作。
在这些助农取款服务点,都张贴着金融服务项目、涉农金融业务介绍和金融服务员联络方式,还摆放有金融知识宣传资料和国家金融政策介绍,有条件的服务点还设置有村务公开和村规民约宣传栏。
走进白鹤乡东风村王孔菊助农取款服务点,外间是琳琅满目的小超市,里间是宽敞明亮的东风村村委会的村民服务厅。“大家喜欢来这里翻看宣传资料,了解村情村务,还喜欢坐下来拉拉家常,聊聊防骗心得。我这里不仅是村里的‘金融服务中心’还是‘政务中心’呢!”王孔菊自豪地告诉记者。
经过长时间潜移默化的熏陶,反假币、防诈骗、移动支付、防范非法集资、征信建设、国库知识等金融知识在各村已经深入人心,群众的金融意识与风险防范意识普遍得到提升,有效守护了老乡的“钱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