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0年09月21日 > 总第460期 > B2 > 新闻内容
涪城农信联社助推“六稳”“六保”落地
发布时间:2020年09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 本报记者 余连斌 通讯员 赵彬 谭婷婷

【农村金融时报】

今年以来,四川涪城农信联社主动融入当地经济发展大局,打出金融服务“组合拳”,以金融力量助推“六稳”“六保”落地生根。

该联社成立了稳企业保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由理事长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任副组长、相关部室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六稳”“六保”工作的组织推动。结合联社实际情况,印发了《绵阳市涪城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细化和明确了稳企业保就业措施,为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提供金融保障。

精准滴灌 注入金融活水

疫情发生之初,绵阳市高水农副产品批发有限公司被纳入国家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为保障武汉防疫需求,该公司加紧储备了3500吨蔬菜,同时还要保障绵阳、南充等多个城市蔬菜水果的供应,急需流动资金支持。得知这一情况后,涪城农信联社积极跟进,1400万元贷款快速落地,及时为企业注入金融活水。

“从提交申请到放款仅用了两天时间,利率还比以前下降了两个百分点。”该公司副总经理潘晓燕说,“有了这笔资金的支持,我们心里就有了底。”

这只是涪城农信联社支持“六稳”“六保”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该联社坚持“精准助力、增量减价、共克时艰”的原则,持续加大信贷投入,全力服务实体经济。截至8月末,向实体经济累计投放各项贷款35.73亿元,有力地支持了小微、民营企业复工复产。

主动对接 破解融资难题

“不用跑银行交资料,在线上就申请到400万元贷款,你们的服务太贴心了。”绵阳常知乐健康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刘某介绍,该公司主要从事足浴服务,上半年受疫情影响无法正常营业,资金周转困难。

涪城农信联社了解情况后,为企业提供贷款支持。由于刘某一家当时滞留海南,无法及时返回四川办理贷款面签等手续,该联社采取线上服务模式收集、审核资料,及时向该企业发放400万元信用贷款,解了燃眉之急。

今年以来,涪城农信联社不断丰富服务形式,线上线下“双轮驱动”为企业纾困解难。一方面,结合民营小微企业“服务零距离·融资大畅通”“百行进万企”等线下活动,根据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和实际需要,为企业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满足客户多元化的融资需求。另一方面,通过线上视频对接会和“天府信用通”平台等线上方式,为中小微客户提供广阔的融资渠道。今年以来,该联社已成功通过“天府信用通”平台为408家注册企业签约贷款146笔、11.5亿元。

减费让利 降低融资成本

近日,玉皇镇坚堡梁村杨大爷将几筐桑蚕茧卖给天虹丝绸公司,接过收付票据,老人家脸上流露出收获的喜悦。

绵阳天虹丝绸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经营蚕茧收购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现已培育家庭农场主500余户,其中反包20亩以上的专业大户达220余户,带动养蚕农户万余户。前期受疫情影响,该企业蚕茧销量减少,流动资金紧张,向涪城农信联社申请流动资金贷款2200万元用于蚕茧收购。

根据企业的信用等级评定情况和利率定价管理办法,该联社测算出其执行利率应为7.55%,但考虑到企业在带动农民致富增收、稳定居家就业中有着重要作用,为落实“六稳”“六保”,助力实体经济快速健康发展,联社对企业申请办理的2200万元贷款执行优惠利率4.35%,切实降低融资成本。

今年以来,涪城农信联社始终践行普惠金融发展理念,实施了多项减免政策,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截至8月末,累计为161笔贷款降低了贷款利率,涉及贷款本金10.37亿元,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利息)1422.96万元。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