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0年09月21日 > 总第460期 > A3 > 新闻内容
兴业银行 差异化精准扶贫出成效
发布时间:2020年09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 本报记者 孙金霞

【农村金融时报】

“近年来,兴业银行探索形成了‘寓义于利’的公司治理理念和治理架构,成立了由‘一把手’担任组长的金融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在同类型银行中率先成立普惠金融专门机构,加大资源和政策倾斜,精准施策,形成了‘输血’‘造血’并举、‘融资’‘融智’结合、线上线下并进的扶贫格局,走出一条具有兴业特色的精准扶贫之路。”在近日召开的银行业保险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兴业银行行长陶以平说。

对于兴业银行在扶贫工作中取得的成效,陶以平简要概括了五个方面:

在定点扶贫方面,兴业银行以包括福建政和县、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新疆阿克苏地区等在内的地处苏区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的49个挂钩扶贫点为主战场,派出一大批驻点扶贫干部,扎根扶贫一线,与当地群众并肩打好贫困歼灭战,目前所有挂钩扶贫点均已实现脱贫。

“兴业银行自2012年起对口帮扶福建政和县,8年来累计捐资4150万元,提供贷款近10亿元,今年4月28日政和县正式摘帽。”陶以平举例。

在产业扶贫方面,兴业银行紧紧抓住产业扶贫“牛鼻子”,创新探索“银行+龙头企业+农户”等产业扶贫模式,因地制宜,在产业优势突出、聚集度高的区域设立乳业、农业、林业等产业金融中心,量身开发出林权抵押贷、烟农贷、银纺贷等一批“接地气”的特色金融产品,精准服务当地特色产业,激活贫困地区的“自体造血”功能。

截至6月末,兴业银行累计投放产业精准扶贫贷款55亿元,涉农贷款余额4368亿元,同比增长12%。

在绿色扶贫方面,陶以平表示:“外界常说兴业银行是绿色银行,在金融扶贫领域,绿色依然是我们一以贯之的发展理念。‘两山’理论提出伊始,我行在国内率先探索开辟绿色金融业务,10多年来深耕不辍,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兴业银行把这种先发优势运用到‘两山’转化通道的建设中,先后与江西、贵州、新疆、甘肃等贫困人口比重较大省区签订绿色金融战略合作协议,围绕绿色生态扶贫做好文章,签约以来累计投放绿色融资1469亿元,让众多贫困群众端上‘生态碗’,吃上‘绿色饭’。”

在智慧扶贫方面,陶以平介绍,该行强化“金融+科技”赋能,以三大开放平台聚焦贫困地区金融供给稀缺、农产品销路窄、就医难等“顽疾”,持续开放输出科技和金融服务。

“我们通过银银平台代理贫困地区47家村镇银行接入金融基础设施,并通过‘财富云’送理财产品下乡,今年上半年为‘三区三州’居民提供了超过20亿元的零售终端理财产品;依托自有渠道建立公益电商平台,为265款扶贫产品扩大销路;目前我行智慧医疗平台服务县级医疗机构59家、乡镇医疗机构18家,为改善当地医疗服务提供了新动能。”陶以平说。

在教育扶贫方面,兴业银行整合集团资源,志智双扶,设立“兴业银行慈善助学金”“关心下一代兴业奖学金”“特殊教育专项基金”等专项扶贫资金,形成从小学到大学、从普通教育到特殊教育的多元教育扶贫体系。目前,兴业银行累计捐资超过6000万元,资助超过10万名学子长志圆梦,阻断了贫困的代际传递。

在谈及精准扶贫需要差异化的优势形成合力时,陶以平说:“绿色扶贫和智慧扶贫是具有鲜明差异化特色的扶贫抓手。接下来,我们将主要聚焦绿色扶贫、智慧扶贫,推动精准扶贫出成效。”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