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郑源源
【农村金融时报】
近日,太安农业保险研究院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共同主办的“太安农业风险管理国际论坛(2020)”在贵州遵义举行。论坛上,太安农业保险研究院课题组发布了《中国农业保险保障研究报告(2020)》。
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农业保险保障水平为23.61%,延续了增长势头,但增速仅为1.56%。种、养、林业保险保障水平增速均有所放缓。
2019年,政府对种、养两业保险的保费补贴比例分别升至74.3%和75.4%,这和各地重视农业保险工作,以及2019年的非洲猪瘟等疫情灾害有关。
受去年非洲猪瘟、特大洪涝灾害等疫情灾害影响,农业及种、养两业保险赔付率均创历史新高。农业保险综合成本率超过100%,首次出现全行业承保亏损。
报告认为,我国农业保险保障有4方面问题值得关注:农业保险受益户的平均获赔金额不高、农险政府补贴不尽合理、农险市场机制运行效率亟待提高、巨灾风险分散机制不健全。
报告提出,可通过以下四方面工作,加快补齐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短板。
一是推动农业保险产品形态升级,完善农业保险合约设计,拓展农业保险服务范围,探索“保险+科技+服务”模式,提高农险服务能力和水平。
二是加大农业保险财政补贴力度,合理界定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保险补贴责权,中央财政应进一步提高粮食和重要大宗农产品保险保费补贴比例,提高农业保险补贴精准化程度,增强财政补贴效能。
三是建立明确的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严格市场监管及规范各级政府行为,鼓励农业保险经营模式、运营机制和保险服务创新,提升农险运营效率。
四是加强农业生产风险评估和区划,实现农险费率动态调整,建立多层次农业保险巨灾风险分散机制,保障农险稳健持续发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