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0年09月07日 > 总第458期 > A8 > 新闻内容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江西农行方案”
发布时间:2020年09月0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农村金融时报】

编者按

江西,著名革命老区、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决不能让老区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坚战,让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

在脱贫攻坚决胜年,赣鄱儿女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全力以赴打赢脱贫攻坚战,千方百计提升老区人民福祉,让老区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要把做好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金融服务作为我们行的重大政治任务和今年金融服务工作的重中之重,以更大决心、最强力度推进金融扶贫工作。”农业银行江西省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戴发文表示,决战脱贫、使命在肩,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农业银行江西省分行上下尽锐出战,冲锋在前,精准施策,为脱贫攻坚贡献“江西农行方案”“江西农行智慧”。

5年来,农业银行江西省分行累计发放精准扶贫贷款409亿元,累计支持和带动贫困人口30万人。

农业银行信贷支持的江西赣州大余丫山景区A哆森林玻璃栈道

消费扶贫 当好“店小二”和“消费者”

消费扶贫是社会各界通过消费来自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产品与服务,帮助他们增收脱贫的重要方式,是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途径和举措。

农业银行江西省分行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召,全面构建线上、线下消费扶贫网络。近5年来,广泛动员农行各级机构、员工直接参与消费扶贫,农行机构、员工累计直接购买扶贫重点县农副产品680万元;动员农行客户资源帮助销售,通过联系线下经销商、大型商超、农批市场等对贫困地区产品有采购需求的客户采买扶贫重点县农副产品累计5682万元;积极推动贫困地区客户上线扶贫商城,推荐24个贫困县的55家优质客户近300件产品上线扶贫商城江西馆,助推贫困地区优质农产品输出全国。

戴发文表示:“农业银行江西省分行以金融科技为引领,发挥互联网金融优势,在帮助贫困地区农产品提升品质、树立品牌、建立渠道的同时,搭建涵盖‘产品、渠道、客户’的消费扶贫全链条服务体系,为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提供一揽子‘商务+金融’解决方案。”

扶贫故事一

走向全球的“寻乌蜜桔”

寻乌县澄江镇凌富村大坪村小组的凌明盛大哥,看上去显得格外的精神,刚从果园里回来的他喝了口家里的井水,便坐下来和大家聊起了他家里的故事。

大约10年前因为大儿子患手足口病致大脑受损,他到处求医治病,巨额的医疗费使他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他们家因此成了建档立卡贫困户。不甘于贫困,凌明盛大哥决定把他家里的几亩山地好好开发利用起来,5年前在农行贷款支持下种脐橙,去年已经产果1万5千公斤,收入一下子增加上万元,对自己的生活有了更多的自信。

江西省寻乌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同时也是以柑橘驰名世界,是赣南果业产业的核心区和果品流通集散地,“寻乌蜜桔”荣获中国驰名商标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是“中国脐橙之乡”“中国蜜桔之乡”。

水果种植是当地农民的一个主要收入来源,也成为了当地脱贫致富的主要手段。为了保证农民种植水果的利益能够得到有效的保证,当地果业公司———江西杨氏果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农业银行寻乌县支行的支持下,立足企业自身实际、积极探索,闯出一条“以买代扶”的新路子,被当地誉为消费扶贫“杨氏果业模式”。

凌明盛大哥说,去年他家的水果,由于品相比较好,高于市场价卖给了杨氏果业,收入多了近2000元。杨氏果业,2019年累计收购寻乌蜜柑1300万公斤、金额2574万元,脐橙880万公斤、金额2464万元。惠及果农267户,其中贫困户55户,年人均增收5000元,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积极贡献。

“杨氏果业模式”的成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银行的大力支持。每年的九、十月份,是赣南脐橙集中采摘期,也是脐橙收购旺季,企业采购优质鲜果需要大量资金,杨氏果业也无例外。去年9月,农行赣州分行和寻乌县支行了解到企业融资需求后,第一时间主动上门对接,在上年基础上新增贷款授信至6000万元,用于支持企业采购鲜橙、鲜柑等原辅材料。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再次给予贷款3000万元,全力保障企业生产经营。此外,农行寻乌县支行还先后贷款534万元,支持109户贫困农户种植脐橙等。

消费扶贫,一头连着贫困农户,一头连着广阔市场。可以说,消费扶贫是推动产业扶贫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引擎。“杨氏果业模式”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方式,杨氏果业与当地的果业专业合作社签订保价收购协议,合作社负责组织贫困农户种植,农户根据杨氏果业确定的收购价格,自由决定是否自销或者收购,通过市场带动、利益联结模式,因地制宜探索了消费扶贫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该公司董事长杨灿伟表示,他们立足于寻乌县是果业大县、家家户户有果园的实际,在与政府、银行、农户多方深入调研和洽商的基础上,决定利用自身水果“买全球、卖全球”的优势,采取“以买代扶”的方式,通过收购贫困农户的脐橙、蜜桔等生鲜水果,解决贫困农户销售、贮存难题,增强贫困户产业扶贫的信心,从而达到帮助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的目的。

农业银行支持的光伏项目已安装成片

定点扶贫 金融服务更精准更有力

农业银行江西省分行一直将定点扶贫工作作为推动贫困地区加快发展的一个有力抓手,在贫困村推行“五个一”扶贫措施,即“一室”,精准扶贫工作室;“一袋”,贫困户脱贫档案袋;“一卡”,精准扶贫工作卡;“一图”,扶贫攻坚作战图;“一策”,因户施策。

“扶贫工作不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情怀,是发自内心对这片土地的热爱。”戴发文表示,在开展定点扶贫工作中,农业银行要转变思维方式,创新扶贫模式,把握好进度和节奏,金融扶贫工作开展才能有条不紊、富有成效。

据了解,2019年农业银行江西省分行各级分支行有991名干部职工驻村扶贫、结对帮扶,其中脱产扶贫干部88人,其中第一书记38人,非脱产扶贫干部903人,挂点帮扶56个贫困村、结对帮扶54个贫困村,帮扶贫困户3807户、13192人,通过帮扶脱贫2996户、10240人。

扶贫故事二

贫困村来了一个“暖心”书记

“刘书记,感谢您为我们和村里所做的一切,希望您能够继续留下来……”招禾村贫困户紧紧握着刘东亮的手不愿松开,就像父母送别外出的子女一样,依依不舍。“你们放心,我不会离开的。”他笑着说道,但鼻尖略有酸楚,终究是忍不住热泪盈眶。的确,他是真的留下来了,不过换了一个地方———贯桥村。

2012年,农业银行江西省分行委派刘东亮驻广昌县扶贫,八年来,他先后担任驿前镇贯桥村、招禾村扶贫工作队队员、队长、第一书记,脚踏实地,尽心尽职为帮扶村百姓谋发展、谋福祉。两年的结对帮扶,招禾村2017年实现脱贫,村容村貌大变样。2017年6月,带着对农村特殊的情怀,他甘当“道钉”,毅然放弃了回原单位的机会,继续驻村,根据安排调整再次回到他曾经帮扶过的驿前镇贯桥村担任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

贯桥村位于驿前镇北部,是“十二五”贫困村,全村人口493户1697人,贫困户28户83人,主要种植作物有白莲、水稻、泽泻、茶薪菇等。任职后,面对红色故土,刘东亮深感肩上责任更加重大。驻村期间,他时刻保持危机感,勇于自我加压,系统学习业务知识、政策理论,及时“充电”,克服“本领恐慌”;请教学农村经验、工作方法,打断“肠梗阻”,迎接新挑战。

秋冬时节,2000多亩的油茶花迎着暖阳绽放,引来蜂蝶飞舞其间。发展这片油茶林可谓一波三折,当初技术、山地流转等前期工作都准备就绪,一道难题却摆在眼前———资金没着落。刘东亮听闻,立即与县林业局衔接,争取政策扶持,同时向单位汇报,详细说明产业发展的优势与可行性,农行调查后,同意发放贷款40万元。如今一株株油茶树迎风挺立,硕果压弯枝头,村民脸上笑开了花,油茶树成为了村民增收的“致富树”。

白莲、茶薪菇是贯桥村的主导产业。为助推农产品销售,拓展知名度,他设计了白莲、茶薪菇包装盒,打造了“高虎脑”系列品牌,并在江西五套农业频道当起了“店小二”,代言销售农产品。广泛发布朋友圈、印制折页、展柜摆放……经过宣传赢得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参与。目前已帮助村民销售白莲、茶薪菇3.4万斤,实现利润60余万元。据不完全统计,在他的协调争取下,近年来,农行广昌支行累计发放贷款274万元支持18户贯桥村民(其中贫困户2户)发展茶薪菇等产业,带动3户贫困户就业增收。

“到了还以为走错地方,变化太大了。”常年外出务工的村民说道。自担任贯桥村第一书记以来,刘东亮从群众最关心、最期盼的事情抓起,铺路通水,疏沟清泥,美化亮化。自2012年以来,农业银行捐资 650 万元,帮助贯桥村新建红军医院、红军小学、农贸市场、村民活动中心和新村安置点交通道路等基础设施。他还会同村、镇干部积极争取资金 2600 多万元,实施农村交通、饮水、水利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村庄整治。

上图:农业银行抚州东乡支行客户经理在当地苗木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宣传“赣合贷”业务

下图:农业银行消费扶贫助力井冈山茅坪乡村振兴

产业扶贫 “支持一个产业,带富一方百姓”

农业银行江西省分行十分注重扶持具有较强带动能力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出农业龙头企业带动扶贫模式,通过带动贫困农户种植、开辟致富路径、收购农产品、化解销售难题等方式,带动了一大批贫困农户增收脱贫。

戴发文表示,农业银行江西省分行立足贫困地区的优势特色产业,积极满足产业链上中下游各环节的金融需求,实现“支持一个产业,带富一方百姓”。近三年累计向贫困地区具有带贫能力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龙头企业投放贷款191亿元,帮助形成产业集群和供给产业链,累计带动6万户贫困群众通过就业、订单购销等方式增收。如通过贷款1.95亿元支持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煌上煌集团公司发展,带动了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余干县的1000多户农户(其中贫困户220户)年发展肉鸭养殖200多万只,年增收近4000万元。

扶贫故事三

产业扶贫保兴旺 美好日子甜如蜜

罗伟国是井冈山市拿山乡小通村的农户,他吃苦耐劳,一直致力于创业致富之路。2016年,他在偶然的机会下知晓了一个商机———种植黄桃。他承包了小通村的一片约为200亩的土地,开发成了黄桃基地。然而资金紧缺,一时半会很难筹集资金,眼看着自己要功亏一篑,罗伟国心急如焚。

此时农业银行井冈山市支行客户经理了解到实况后及时地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通过考察罗伟国个人及黄桃项目的相关情况后,最终发放贷款200万元,并在贷款利率上实行优惠政策,约定三年分期还本,按季付息。农行的及时帮扶,让愁眉苦脸的罗伟国顿时眉开眼笑,如释重负,即将开启黄桃致富之路。

罗伟国将获得的200万元贷款投入黄桃基地,开辟荒山、种植果苗、殷切施肥……黄桃种植的工作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开展起来。有耕耘就会有收获,在农行资金的帮扶下,罗伟国的黄桃产业收益好、见效快,三年就可见收成。2018年,黄桃正式挂果,首次产量达6万多斤。桃果品质优越,香气怡人。如今,罗伟国的黄桃销往了全国各大城市商场,打出了“井冈黄桃”的名声,预计每年可产生经济价值70万余元。

时隔五年,放眼望去,曾经的荒山上,黄桃树有序排列着,树枝头挂满了黄澄澄的桃子,眼看着今年的黄桃又将迎来大丰收。压弯的枝头就像罗伟国微笑的幅度,他的日子也像黄澄澄的桃子甜如蜜。

日子甜如蜜的还有位于江西吉安万安县宝山乡东平村的村民刘程祥。在2017年的宝山乡脱贫攻坚表彰总结会上,来自东坪村的刘程祥被评为全乡脱贫先进典型,在2019年又被评为脱贫攻坚致富带头人。可是在2015年前,刘程祥家里还住着一幢土坯房,拿着政府的低保,靠着村口的几亩水稻田为生。三年的时间里,缘何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

2016年,农业银行万安县支行按照当地县委、县政府扶贫安排,在辖内精选政治素养高、业务能力强的党员干部组成驻村扶贫工作组。通过1个月时间的多次入户走访,了解刘程祥的家庭情况后,驻村扶贫工作组开启了对刘程祥的精准帮扶。怎样提高刘程祥家的收入,实现脱贫致富呢?

农业银行扶贫干部陷入了思考。偶然得知刘程祥家里养了几箱蜜蜂,但苦于没有技术和资金,一直产量不大,属于天然放养。这给了扶贫干部很大的启发。在充分考虑当地山区树多林密、蜜源丰富的各项因素后,一项养蜂致富的计划在扶贫干部的脑中形成了。驻村干部给刘程祥发放了3万元的贴息贷款,还主动联系了养蜂师傅为其提供技术指导。资金和技术到位了,刘程祥底气足了,一口气买来了20箱优质中蜂。

当年刘程祥的养殖发展到了40多箱蜂群,产蜜400多斤,产值2万多元。到2017年,刘程祥发展蜂群到近80箱,家庭纯收入达6万元,当年被评为全乡脱贫先进典型。年底刘程祥把他的砖混房装修成“小洋房”。2018年春举行乔迁喜宴时他不顾当地风俗乡规,把原本是属于刘姓长辈的“上座”让给了对接帮扶的农行干部。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