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0年08月24日 > 总第456期 > B8 > 新闻内容
———读《没有永远的拒绝,你只是暂时不被接受》有感
与“拒绝”和平相处
发布时间:2020年08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 朱旭涛

【农村金融时报】

一天快要午睡时,同事郑重其事地对我说,“推荐你一本书《没有永远的拒绝,你只是暂时不被接受》,真的很合适你。”她顺手把一本绿皮书放到我手上。

拿起这本书品读的时候,我不禁回想起刚刚当客户经理的日子。那时我在小微信贷中心,一个早上扫荡两条街,发完手上厚厚一沓宣传页,刚开始的两个月可以用很“丧”来形容,业绩为0。当我碰上一个刚好需要钱,并且各方面表明是个优质客户的时候,已经是第三个月。那时,我的信心已完全丧失,我需要做成这笔贷款。在整个办理贷款的流程中,我变得更加小心翼翼,因为他是“好像随时就不需要这笔贷款”的客户。那时小微贷办贷款都要上审贷会,还需要客户夫妻、存货、购销单、住所等照片。我向客户提出这些要求,到客户配合完成,整个过程,对我来说就像一场虐心的拉锯战。

这样的开始,导致我总是把客户分为两类:“好说的客户”和“难弄的客户”。我一直真诚对待客户,为他们着想,为他们方便。我期待以优质的服务,可以多营销一些中间业务。但当客户因为怕麻烦,拒绝办理那些业务的时候,我就感觉有些受伤,有种被否定的感觉。

很意外,《没有永远的拒绝,你只是暂时不被接受》这本书让我去思考关于被拒绝的问题。这本书的作者蒋甲尝试了“被拒绝100天”的活动,他向陌生人提出一些明显不合理的要求,试图让自己对“被拒绝”这件事变得麻木,不再是一个害怕尝试的人。惊喜的是那些陌生人有时会答应他的请求,让他得到了一些关于“拒绝”的真相。

“拒绝是主观的。不同的人对于同一请求的反应是大相径庭的,这与你本人无关,他们的回应折射着他们自身的态度,好奇程度,以及风险承受能力。他人只是考虑我的请求,给我反馈他们的观点,这个观点可能是基于他们当时的心情,或许是他们的知识背景、经验或教养。”

作为被拒绝大师,作者还提出很多切实有效的方法———“拒绝工具箱”来降低被拒绝的可能性。这些方法对于像我这样敏感无措的人来说,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有的客户成了“好说的客户”是我做对了一些事,“难弄的客户”不过是本身小心谨慎的他们遇到了一个有求必应的客户经理,他们同样会害怕被拒绝……

害怕被拒绝和害怕拒绝别人一样,拒绝是一种由你自己来定义的体验。换句话说,你想让它意味着什么,它就意味着什么。你跟拒绝这之间的关系可积极也可消极,这完全取决于你。

这本书最有价值的部分是告诉我们,拒绝都是有限度的,如果被拒绝的次数足够多了,“不”最终会转化成“是”。反观工作中那些业务完成得特别出色的同事,他们身上的特点与这个理论相吻合,他们每一次营销就好像第一次,热情自然,他们不会对上一次客户的拒绝耿耿于怀,更不会怀疑自己,他们早早学会了与“拒绝”和平相处。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