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小红
【农村金融时报】
从我记事时起,我家的客厅、书房都挂满了父亲的墨宝:“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父亲最欣赏的是“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这也是我家大门每年常贴的一副对联。
那时候的我很是不解,问父亲,别人家墙上贴的都是应景画,色调明艳,画面悦目,很是好看,为啥我们家却仿若古董,暮气沉沉,都是书写的墨迹。父亲说,这些字画是告诉你做人的真谛,惊醒你,鞭策你,激励你。后来,在我成长的日子里,在我工作的岁月中,我渐渐领悟到了父亲的教诲。
我家祖上是书香之家,父亲便将“诗书传家”作为家风写在门前的匾额上。因而,古朴厚重的传统文化教育便是我成长的基调,书籍的墨香是我记忆中最熟悉的味道。
从小到大,我家客厅左侧墙壁上一直挂着父亲画的梅、兰、竹、菊四君子国画四扇屏风,我知道父亲是希望我有梅的傲骨、兰的幽香、竹的坚韧、菊的高洁。这是对我品格的期许,也是父亲的自身修养之所在。梅、兰、竹、菊寓意的正直的气节、虚心的品质和纯洁的思想成为我的追求,也养成了我脚踏实地、一丝不苟、清正廉洁的工作作风。
父亲身体力行打造学习型家庭,即使我离开校园走向工作岗位,父亲仍坚持对我学习的督促与指导。父亲说:“就业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相反学习对工作有积极的促进。”他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博学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作为警句写在我书房墙壁上,时刻提醒我不要庸碌无为,虚度光阴,放弃学习与理想。直到今天,每当我工作中懈怠,学习上放松,仍会心有不安。
1996年,我进入农发行河南省分行上蔡县支行工作,有时工作千头万绪,加班加点成常态,工作难以推动,难免烦躁不耐,萌生放弃之念。父亲便在我书房写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鞭策我要直面挫折,不畏艰难,求索向上。在之后的工作中,每每遇到困难和挫折,我都以此激励自己,克服困难,努力进步。
工作过程中,对待提拔任用,父亲教导我要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觉悟。作为普通员工,要独善其身,努力做好本职,为日后的发展积蓄能量;如果得到重用,则要利用自己所及平台,实现自身价值,为单位为社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做出更大贡献。
2000年,我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梦想。父亲为我题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等诗句来鼓舞我,让我铭记要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要时刻牢记入党誓词,不忘初心,做好准备为党和国家奉献终身的准备。
财务收支是办公室的一项工作。每当我初审票据、凭证时,我就会想到父亲书写的“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唯艰”。我因此也将节俭与个人修养、与国与家的兴衰、与人生哲理思考联系起来,不敢浪费,更不敢奢靡,努力做到资源合理配置,将资源使用最大化。
时光飞逝,如今我工作已20多年,从意气风发的青年迈入中年,时光蹉跎得了岁月,却消磨不了我内心坚守的信念准则。父亲的教诲总是萦绕在耳边:“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志。”当初的凌云壮志尚在心间,志向和追求又怎能因年龄的增长而减弱呢?为此,我工作上从不肯懈怠,更不敢停滞不前,而是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态,积极努力学习新的知识,适应新的社会变革,适应农发行日益蓬勃发展的需要。
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我都将以父亲的座右铭“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作为人生格言,做一个平凡而不平庸的人,坚守道德,保守情操,心系家国,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