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魏再晨
【农村金融时报】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题为《坚定不移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的署名文章中指出,突如其来的疫情,严重影响国内国际经济正常运转,增加了许多新的金融风险和挑战。但是,我们没有退路,必须沉着应对,迎难而上,努力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金融支撑。
郭树清强调,要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既要“稳定大局、统筹协调”,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质效,推动经济发展尽快步入正常轨道;又要“分类施策、精准拆弹”,有序处置重点领域突出风险,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
全力推动国民经济恢复正常循环。郭树清强调,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在严格防控疫情反弹的前提下,全面恢复产业循环、市场循环、经济社会循环。要紧扣“六稳”“六保”任务,充分利用我国市场潜力大、储蓄资源多、国际合作范围广等有利条件,发挥好中央与地方各单位的积极性、主动性。强化财政、金融、就业、产业政策协同配合,特别要服务好中小微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促进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郭树清进一步强调,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加快转变金融业发展方式;推动金融结构同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促进融资便利化,降低实体经济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健全金融机构法人治理,矫正大股东操纵和内部人控制两种不良倾向;不断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引导理财、信托、保险等为资本市场增加长期稳定资金;加快养老保险第二和第三支柱建设,推动养老基金在资本市场上的占比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在处置风险方面,郭树清提出,要尽最大可能提早处置不良资产。
信用风险是金融业最基础的风险,“有毒资产”是必须下决心切除的病灶。金融机构要采取更审慎的财务会计制度,做实资产分类,充分暴露不良资产。
郭树清认为,日常监管上,要利用拨备监管要求下调腾出的财务空间,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制定切合实际的收入和利润计划,增加拨备计提和资本补充;疏通不良资产处置的政策堵点,为提高金融体系稳健性创造更有利条件。
防止高风险影子银行反弹回潮,郭树清警示,目前,影子银行经过不懈治理,风险得到一定程度控制,但生存的土壤尚未完全铲除,稍一放松监管,极可能全面回潮、前功尽弃。
郭树清强调,要对高风险业务保持高压态势。突出简单、透明原则,规范交叉金融产品,做到公募产品与私募产品边界清晰,表内业务与表外业务风险隔离,委托业务与自营业务分账经营,储蓄产品和投资产品泾渭分明。努力实现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信贷市场与货币市场职责清晰、分工有序。同时,持续整治互联网金融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等违法违规金融活动。
及时处置不同类型机构风险,郭树清表示,针对不同风险类型的机构,精准有效施策。对高风险金融集团,依照既定方案和分工依法依规处置;对农村金融机构,坚持县域法人地位总体稳定,鼓励采用多种方式补充资本、引进战略投资者;对城商行和信托等地方法人机构,支持省级政府制定并实施处置方案,金融管理部门加强专业指导。
郭树清建议,抓紧研究提出国内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对于名单内的金融机构,组织制定恢复与处置计划。要建立高效的问题机构风险处置机制。金融机构履行主体责任,股东特别是主要股东要承担重要责任;地方党委政府履行属地责任,要把落实地方党的领导责任、地方国有金融资本管理责任、辖区风险处置责任和维护社会稳定责任紧密结合起来;金融管理部门履行监管主体责任。健全存款保险制度和机构体系,充分发挥早介入、早预警、早处置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