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0年08月10日 > 总第454期 > B6 > 新闻内容
“保险+期货”有效助力果农增收
发布时间:2020年08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 本报记者 田耿文

【农村金融时报】

近日,郑州商品交易所(以下简称“郑商所”)举办2019/2020年度“保险+期货”结项评审会,包括白糖、苹果、红枣3个品种在内的共计9个项目参与评审。根据对项目实施效果、项目运作成本、项目产生的社会效应等方面的评审,最终陕西富县苹果项目、新疆阿拉尔红枣项目、云南孟连及景谷白糖项目被评为郑商所2019/2020年度“保险+期货”优秀试点项目。

开展“保险+期货”服务“三农”试点工作,是期货市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助力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举措,也是助力当地果农增收的主要渠道。

在陕西富县,苹果产业是当地支柱产业,种植苹果单项收入占当地果农家庭总收入的70%以上。2019年,在苹果产业增产、价格走低的形势下,“保险+期货”试点有效降低了当地果农增产不增收的风险。2019年11月,由太平洋财险承保,浙商期货、方正中期期货、锦泰期货合作实施的富县苹果“保险+期货”试点项目率先进入理赔阶段,1780户果农共获得1800万元赔付,赔付率达到131%。该项目通过引入银行融资贷款机制,为苹果种植户提供信贷资金55万元,有效解决果农融资问题。“种苹果要跟着期货行情走”,成为当地果农的经验之谈。

在新疆,由平安财险承保、格林大华期货实施的阿拉尔红枣项目赔付标准为每亩168.5元,枣农的种植成本约每2500元,赔付金额占种植成本6.74%。为进一步保障农民收入,项目方组织10家枣企对参保红枣进行收购,考虑到企业收购红枣后存在库存风险,格林大华期货为其提供套期保值方案,部分企业与格林大华资本合作基差贸易,完成风险闭环,充分发挥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

在云南,每年春节前后都是甘蔗收榨和种植的时节,今年的疫情不仅冲击了当地的生产节奏,也增加了蔗农的经营风险。正当此时,太平洋财险承保,大地期货、东证期货、金瑞期货合作实施的云南省普洱市孟连、景谷“保险+期货”县域全覆盖项目顺利赔付完毕。

该项目覆盖孟连、景谷两县全部蔗农14522户,保险理赔金额为1342万元,这是云南首个白糖“保险+期货”全覆盖项目,对于稳定当地蔗糖产业发挥了积极作用。

据郑商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6-2019年,郑商所累计支持开展“保险+期货”试点项目75个,涉及棉花、白糖、苹果、红枣4个品种,覆盖新疆、甘肃、广西等11个省(自治区),涉及农户10万余户,累计赔付金额超过1亿元,平均赔付率近70%。试点示范突破带动效应日益显现,新疆、山东、陕西等相关品种主产区政府主导或市场自发开展的“保险+期货”试点不断涌现。

该负责人还表示,2020年郑商所将持续深入推进“保险+期货”试点工作,立足自身特色农产品期货品种优势,以优化试点模式和提升项目质量为目标,在巩固深化前期试点成果基础上,进一步突出服务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和其他贫困地区特色品种产业市场风险管理。计划主导开展试点项目31个,其中“保险+期货”试点项目21个,覆盖白糖、苹果、红枣三个品种;“农民合作社+场外期权”试点项目10个,覆盖苹果、红枣两个品种。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