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王博
【农村金融时报】
陕西省渭南市地处关中平原东部,黄、渭、洛三河在此交汇,总面积1.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60万,是陕西省农业大市。农发行渭南市分行秉承家国情怀,强化责任担当,把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主责主业,彰显了农业政策性银行的作为与担当。
今年以来,该分行累放投放贷款27.36亿元,7月末贷款余额126.38亿元。
为夏粮收购“添动能”
今年渭南市夏粮再获丰收。但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围绕“六稳”“六保”做好夏粮收购工作,显得意义格外重大,一场稳产保供的“收购战役”就此打响。5月份,该分行即召开夏粮收购工作会议,提前安排部署收购资金供应工作,坚持做到封闭运行落实到位、具体操作细节到位、信贷政策宣传到位、员工队伍保障到位和各方责任明确到位等“五个到位”,全副精力备足收储资金确保粮食安全。
中储粮渭南某库区正在收购夏粮
进入7月,中央储备粮渭南某直属库一派繁忙景象,工作人员每天不间断地进行检测、称重、入库。今年,农发行渭南市分行累计向其发放贷款0.92亿元,支持收储小麦1.21亿斤。该分行共支持包括中央储备粮某直属库在内的12户信贷企业参与夏粮收购,共设立收购网点24个,并及时向社会进行公告,方便周边群众就近售粮。
该分行还不断优化金融服务,保持网上银行、银企直联系统等畅通运行,大大提高支付效率,得到各方充分肯定。至7月末,累放贷款3.77亿元,支持收储小麦3.51亿斤,发挥收购资金供应主导银行作用,稳固当地粮食安全“压舱石”。前7个月累放粮油贷款3.83亿元,同比多放0.93亿元;粮油贷款余额31.44亿元,同比增加0.9亿元。
为美丽乡村 “补短板”
眼下,渭南市美丽乡村建设正在向纵深推进,千里沃野演绎着“田园梦想”。
截至7月末,农发行渭南市分行支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项目3个、获批贷款8.65亿元,共计发放4.2亿元。
今年以来,该分行向临渭区发放美丽乡村建设贷款0.71亿元,累计发放1.27亿元,持续推进临渭区97个村51584户204859人改善人居环境。项目获批贷款3.2亿元,规划实施道路拓宽及排水工程515.84千米,完成巷道绿化264.83千米,新建公共厕所74座、生态型涝池97座、生活垃圾填埋场26处等等。
该分行成功推出以财政奖补资金为收益的临渭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模式。如今的临渭区,乡村旅游俨然受热捧。桃花纷飞、荷香扑鼻、葡萄采摘、满眼柿红……田园好风光吸引各地游客慕名前往,乡村经济和群众收益双双提升。
聚焦“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目标,该分行积极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金融服务。今年以来,累放贷款5.13亿元,支持临渭区建设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园项目,为贫困搬迁群众创造提供稳定就业岗位。项目获批贷款5.5亿元,建成后可提供300个就业扶贫岗位,预计人均每年增收3万元左右。
截至7月末,该分行累放易地搬迁后扶、产业扶贫、“三保障”专项扶贫等各项扶贫贷款23.72亿元。
6月以来,随着华阴市和澄城县共计5.74亿元城乡一体化贷款顺利发放,标志着该分行支持当地新型城镇化建设按下“提速键”。华阴市文化体育中心建设项目获批贷款4.5亿元,澄城县县域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获批贷款2.09亿元,两个项目均采用“PPP”运作模式,聚力社会资本共同推动新型城镇化步伐,助推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
截至7月末,该分行累放基础设施条线贷款8.38亿元,同比多放5.36亿元,共支持项目8个。
为生态环境“披新装”
近段时间,渭南城区南塬悄然披上了崭新的“绿衣裳”。随着南塬北坡生态治理修复工程全面实施,一片片如碧新绿尽收眼底,一道道生态屏障坚实构筑。
国家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重大战略以来,渭南市分行树牢绿色发展理念,主打“水利银行”“绿色银行”品牌,助力当地打赢蓝天碧水净土青山保卫战。获批南塬北坡生态治理修复项目贷款1.1亿元,规划建设苗圃1000亩、经济林110亩、旱溪2146米、蓄水1.38万立方米等等,已累放0.21亿元,逐步改善南塬北坡水土流失问题,对渭南市台塬地貌生态治理修复具有典型意义。
截至至7月末,该分行支持生态环保项目3个、获批贷款2.25亿元,共计发放1.15亿元。
水利兴,则农业旺。临渭区西塬缺水量达1608万平方米,严重影响当地群众正常生活和经济发展。渭南市分行积极支持临渭区河库连通西塬灌溉供水工程,获批贷款1.8亿元,累放0.4亿元,助力解决项目区7.7万名群众饮用水及2.1万亩经济作物灌溉用水,以及桃花园景区、苗木花卉景区、南塬北坡经济林带、双创基地周边经济林带供水问题。
截至7月末,该分行获认定绿色信贷项目12个、贷款余额13.49亿元,占比全省系统的21%。储备重点项目57个、涉及金额129.7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