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0年08月03日 > 总第453期 > B3 > 新闻内容
玉溪市农信机构“乡村振兴贷”服务“三农”
发布时间:2020年08月0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 本报记者 余连斌 通讯员 李珂清

【农村金融时报】

为强化金融服务措施,云南玉溪市农信机构于今年3月按照“一县一业、一乡一品”的个性化金融服务模式,创新试点推出了“乡村振兴贷”。截至6月末,玉溪市农信机构已累计发放“乡村振兴贷”9343笔、金额8.56亿元,为辖区内春耕备耕、抗旱救灾及复工复产复市,贫困农户脱贫致富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解决农户贷款的“痛点”

玉溪市华宁县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主要支柱产业为“三棵树,两片叶子(柑桔树、核桃树、柿子树和烟叶、蔬菜叶)”。农户在获取资金上存在无抵押、难担保、成本高,需求变化大、还款周期不确定等众多困难。

为解决这些问题,华宁农商银行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按照“办理快捷、速度高效、方便客户、风险控制”的原则推出“乡村振兴贷”。该产品无需抵押、无需担保,可以选择一次性借款或循环使用借款,利率为4.2%。

家住华宁县通红甸乡的柑桔种植户、返乡自主创业大学生普恩凯,成为“乡村振兴贷”的首批受益者。近期,他遇到了“红蜘蛛”虫灾,却无法筹齐资金购买农药。华宁农商银行通红甸支行信贷员闻讯后,立即到他的柑桔基地了解受灾情况,同时向上级支行申请开通绿色信贷通道。2天后,普恩凯拿到了该行的8万元贷款,购买了农药。

据计算,华宁农商银行的“乡村振兴贷”预计每年可为广大农户、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降低资金成本2700万元。

探索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新模式

今年初,云南省联社玉溪办事处制定《玉溪农村信用社基层党建与业务发展深度融合指导意见》,推行“3+N”模式解决基层党建与业务发展“两张皮”问题。

华宁农商银行积极践行党建“3+N”模式,党委班子成员挂帅分片,到联系支行进行蹲点,指导各支行做好“乡村振兴贷”发放工作。各支行党支部将党建工作与贷款宣传、发放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了宣传营销、现场调查、评级授信、劳动竞赛等各类主题党日活动。

华宁农商银行以党员干部为核心,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普通员工协调配合,全员主动加班加点投入到“乡村振兴贷”发放工作中。城关支行为了提高放款速度,放弃午餐休息时间,每天晚上都工作到八点以后。盘溪支行把办公地点搬到了村子里,现场为农户收集资料建立信贷档案,农户只要第二天到营业网点签订合同就可以获得贷款,大大节省了办理贷款的时间。

从3月10日到6月末,华宁农商银行累计发放“乡村振兴贷”9228笔、累放金额8.48亿元,惠及辖内6554户农户及123家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助力贫困乡走出困境

易门县铜厂乡是玉溪辖内典型的高寒山区彝族聚居乡,贫困户占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的48.1%。2015年起,云南省联社玉溪办事处和易门农商银行挂包帮联系易门县铜厂乡底尼村委会,村里贫困户的人均纯收入标准从2015年的2855元提高到2019年底的3750元,实现了脱贫目标。

今年以来,玉溪办事处在多次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信贷扶贫”“资金(物资)扶贫”“消费扶贫”“就业扶贫”“电商扶贫”五项扶贫措施,指导易门农商银行参照华宁农商银行经验,制定出台了乡村振兴贷款管理办法,5月起在铜厂乡试点推行。

易门农商银行将该金融产品作为脱贫致富的有力支撑,截至6月末,共面向铜厂乡符合条件的农户发放115笔、金额780万元。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