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郝飞
【农村金融时报】
今年以来,中信银行全方位、多渠道支持实体经济、助力复工复产,切实加强对外贸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截至目前,中信银行已出台包括减费让利、优化流程、提高结算效率、开辟小微企业绿色通道等措施,积极支持疫情期间“稳外贸”工作。
传统模式下,中小微外贸企业由于规模小、资产轻,想要从银行获得融资及金融服务不易。想要降低外贸企业的融资成本,需要银行业发挥自身优势,提供适合的融资方案。
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庞超然认为,当前外贸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在于抵质押品认定问题,不少外贸企业为中小微企业,抵质押品不符合银行的要求;另一方面在于出口信用保险门槛高、费率高。因此,银行应进一步优化和完善认定标准、降低费用门槛,降低外贸企业融资成本。
针对这些问题,近日,中信银行进一步落实“稳外贸”服务细则并推出更多“硬核”举措,持续为外贸企业提供各类优质金融服务。
中信银行扩大优质企业授信规模,加速外币贷款、进出口押汇等产品投放。具体包括,支持大宗商品、机电设备、劳动密集型产品、加工贸易等传统优势领域企业,持续加大对服务贸易、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金融支持。
各地分行积极落实行动。例如,中信银行广州分行每周跟进大宗商品客户的进口需求,在得知某燃料有限公司有大宗采购需求后,及时为客户办理了4573万美元应付款融资业务。中信银行青岛分行紧抓外币价格走低的有利时机,加大对优质出口企业贸易融资支持力度,先后为山东某电力公司办理合计6000万美元的出口订单融资业务。
同时,中信银行持续深化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对接合作,强化“走出去”企业境外工程承包、成套设备出口的配套金融服务,为投保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买方、卖方信贷险或特定合同险的境外项目提供绿色通道;推出信保融资白名单制度,给予企业专项授信支持,减化抵质押担保。
例如,中信银行太原分行上半年为某出口企业办理46笔合计909.44万美元的短期出口信保融资业务。中信银行深圳分行积极支持制造业发展,为某设备制造企业落地567万美元信保项下无追索权出口保理业务。
在探索新产品、推进新突破方面,中信银行主动行动。例如,中信银行南宁分行为某冶金公司办理1.18亿元国内中资银行首单区块链跨境人民币进口信用证。中信银行合肥分行通过外汇局区块链平台落地2800万美元区块链出口应收款贸易融资业务,为某电子有限公司复工复产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