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0年07月20日 > 总第451期 > A3 > 新闻内容
银保监会:银保业整体运行稳健 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增强
发布时间:2020年07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 本报记者 郑源源

【农村金融时报】

今年以来,在银保监会的指导下,我国银行业保险业一手抓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一手抓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深化金融改革开放,有效应对了年初以来快速变化、错综复杂形势带来的问题和挑战。

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近日表示,当前,我国银行业保险业整体运行稳健,风险可控,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断提升。但也必须看到,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潜在风险依然较大,要保持清醒,冷静研判,未雨绸缪。

截至6月末,我国银行业境内总资产301.5万亿元,同比增长9.8%。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2.09万亿元,同比多增2.42万亿元。6月末,不良贷款余额3.6万亿元,比年初增加4004亿元,不良贷款率2.1%,比年初上升0.08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78.1%,比年初下降4个百分点。保险资产总额21.7万亿元,比年初增长5.7%,保险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244.6%,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233.6%,保持在较高水平。上半年实现保费收入2.7万亿元,同比增长6.4%。银行保险机构主要经营和监管指标处于合理区间。

潜在风险仍然较大

据该发言人介绍,当前,银行业保险业面临的突出风险与挑战来自诸多方面。包括,不良资产上升压力加大。今年初以来账面不良贷款余额虽然增加不明显,但由于经济下行在金融领域反映有一定时滞,加之宏观政策短期对冲效应等,违约风险暂时被延缓暴露,预计在今后一段时期不良贷款会呈上升态势。

部分中小金融机构问题较为严重。有的银行、保险或信托公司,存在大股东操纵和内部人控制,公司治理机制失效,资产负债基础原本就比较脆弱,资产质量在疫情冲击下加速劣变,风险不断积累。

部分市场乱象有所反弹。一些高风险影子银行死灰复燃,有的以新形式新面目企图卷土重来;企业、住户等部门杠杆率上升;部分资金违规流入房市股市,推高资产泡沫。

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如今年1月起开始被逐步揭露的武汉金凰假黄金事件,牵涉多家银行、保险和信托机构,除了企业本身的原因外,也暴露出一些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形同虚设,需引起高度重视。

做好不良大幅反弹应对准备

受国内外疫情等因素影响,银行业保险业信用风险有所上升。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各机构报告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总体较年初有所上升。“总的来说,当前不良贷款并未充分暴露,存在较大上升压力。”上述发言人表示。

对此,银行业必须做好不良贷款可能大幅反弹的应对准备。首先,要进一步做实资产分类,严格区分受疫情影响出现困难的企业和本身经营风险较高的企业,对于后者,严格按规定确定资产分类,符合不良标准的必须划为不良,实质承担信用风险的其他表内外资产也应执行分类标准。要继续加大处置力度,今年不良资产处置金额要在去年基础上合理增加,降低拨备覆盖率释放的资源必须全部用于处置不良。此外,要拓宽不良资产处置渠道。综合使用核销、清收、批量转让、债转股等手段,做到应核尽核,应处尽处。试点开展不良资产批量处置,总结经验后逐步推广。

提高中小银行风险抵御能力

近期,金融监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合理安排拨备、资本等经营要素,增强服务实体经济和抵御风险能力。

在拨备计提方面,严格遵循审慎原则。要求准确区分风险成因,全面反映风险底数,按规定及时提足拨备。在补充资本方面,坚持内源和外源相结合的方式。鼓励银行增加利润留存,做实资本积累;支持银行发行普通股、优先股、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二级资本债等资本工具;对少数难以通过市场化渠道进行资本补充的机构,积极推动依法依规筹措政府性资金支持;尽快落实省级政府发行专项债券补充中小银行资本的最新政策,并把补充资本和优化公司治理有机结合。

该发言人指出,当前银行业资本和拨备整体比较充足,但分布不均衡。一些机构,特别是部分中小机构资本、拨备水平较低,资金不实,且补充资本能力有限,渠道不多。

对此,银保监会将进一步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拨备计提,充实资本实力,实现稳健经营。重点之一要配合省级政府制定发行专项债券补充银行资本的实施方案,通过夯实资本提高中小银行风险抵御和信贷投放能力。

抓好政策落地落实落细

复工复产正在有序推进,银保监会将继续做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恢复发展工作,抓好政策落地落实落细。

具体包括,全力打通恢复经济循环。继续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势头,研究实施中小企业“低成本无担保”应急贷款和大中型企业应急融资安排,更好发挥政策性金融逆周期调节作用。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加大重点行业、普惠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积极扩大最终消费需求。更好发挥保险保障功能。优化完善保险产品,特别是灾害保险、公共卫生保险、健康保险等,加快理赔速度,提高理赔效率,使企业及时获得保险赔付,尽快复工复产。

同时,持续提升宏观政策协同效应,强化财政、金融、就业、产业等各项政策协调配合,实现多层级政策相互支持,更好服务各类市场主体。督促引导资金“脱虚向实”,深入开展市场乱象整治“回头看”,依法严厉打击资金空转和违规套利行为,严查乱加杠杆和投机炒作行为,防止催生资产泡沫,确保金融资源真正流向实体经济中最需要的领域和环节。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