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0年07月20日 > 总第451期 > A3 > 新闻内容
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出炉供需两旺 信贷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发布时间:2020年07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 本报记者 魏再晨

【农村金融时报】

2020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于近日出炉。6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165.2万亿元,同比增长13.2%,增速与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高0.2个百分点。人民币贷款增加12.09万亿元,同比多增2.42万亿元。

社会融资方面,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量累计为20.83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6.22万亿元。6月份当月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量是3.43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8099亿元。6月末社会融资规模的存量是271.8万亿元,同比增长12.8%,增速比上年同期高1.6个百分点。

在近期举行的2020年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上,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认为,从贷款结构来看,企事业单位贷款占各项贷款新增量的72.6%,人民币贷款绝大部分都投向了实体经济。

信贷供给需求两旺

上半年,住户部门贷款增加3.56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7552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8万亿元。

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8.77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82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86万亿元,票据融资增加9697亿元。

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表示,企业贷款增加较多主要是实体企业的资金需求增加和金融支持力度加大两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近期,人民银行在全国300多个地市进行调查发现,企业信贷供需两旺,金融机构审批贷款的提款率上升比较明显。

邹澜介绍,人民银行调研的商业银行反映,当前已经审批的企业贷款规模大体上超过去年前三季度。企业的资金需求也比较旺盛,提款率比去年高5.1个百分点。

从结构看,当前的信贷供给比较好地匹配了企业的流动性需求和全社会的抗疫资金需求。受疫情影响较大省份的商业银行基本上做到应贷尽贷、应贷快贷。湖北省在工作日减少较多的情况下,审批贷款已超过去年前三季度。

贷款结构持续优化

今年以来,信贷结构获得了持续优化。制造业贷款增速创近9年新高,房地产贷款规模进一步压降。

截至5月末,制造业的中长期贷款余额4.28万亿元,同比增长19.6%,增长速度创2011年2月以来新高。

其中,高科技的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速40.9%,继续延续了过去几年的高速增长态势,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速提高了2.5个百分点。

邹澜表示,制造业的贷款快速增长,得益于近年制造业转型升级进程加快。此外,商业银行对于制造业贷款和金融服务的重视程度也显著提高。

房地产市场方面,目前,房地产开工建设和销售已恢复到疫情前的发展态势。邹澜表示,在政策引导下,房地产行业新增贷款的比例已从最高43%、44%逐年下降到今年前5个月的25%。

阮健弘也透露,5月末,全口径的房地产融资增速10.3%,比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速低2.2个百分点。

强调货币政策适度

日前举行的陆家嘴论坛上,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表示,预计全年人民币贷款将新增近20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量将超过30万亿元。

郭凯表示,下半年货币信贷将比去年略有增加,信贷需求比较平稳。因此,货币政策的立场仍然是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

“我们现在更加强调‘适度’这两个字。”郭凯解释,适度有两个含义,一是总量要适度,信贷的投放要和经济复苏的节奏相匹配。如果信贷投放节奏快于经济复苏,就会产生资金淤积、信贷资金没法有效使用的问题。

二是价格要适度。要引导融资成本进一步降低,向实体经济让利。但他同时强调,“要认识到利率适当下行并不意味着利率越低越好。”

“利率过低也有不利影响,利率如果严重低于和潜在经济增长率相适应的水平,就会产生套利、资源错配或资金可能流向不应该流向领域等问题。所以利率适当下行,但不能过低。”他解释。

郭凯表示,下半年,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保持总量适度,综合利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要抓住合理让利这个关键,保市场主体,要特别关注贷款利率的变化,继续深化LPR改革,推动贷款实际利率持续下行和企业综合融资成本逐步下降,为经济发展和稳企业保就业提供有利条件。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