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0年07月20日 > 总第451期 > A1 > 新闻内容
———遵义农商银行创建花茂信用村发展纪实
“荒茅”变“花茂” 好一派“花繁叶茂”
发布时间:2020年07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 《经济日报》社记者 王新伟 通讯员 罗 文

【农村金融时报】

图①:花茂村民陈德玉在绿动九丰蔬菜种植公司采收西红柿。罗文 摄。

图②:遵义农商银行枫香支行客户经理孔政(右)在花茂村村村通金融便民服务点指导特约商户涂华琴(左)通过手机“看货下单”。罗文 摄。

图③:花茂村土陶传承人母先才在制作陶罐。罗文 摄。

从G75高速枫香站下道,10来分钟记者一行就到了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花茂村。

远远便望见刻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大红雕塑矗立村口。

花茂大坝,白腊河逶迤流淌,两岸大棚里的西红柿挂满枝头,黔北民居错落点缀,摆渡车上笑声迭起……

花茂,曾经的“荒茅”,26个村民组共计1345户农户。

2012年,遵义农商银行将其创建为信用村,为应建档的960户村民建立了电子档案,授信总额8786万元,如今已累计发放贷款1580笔、6268万元。

2015年6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花茂视察时指出:“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

花茂,2019年实现整村脱贫。当年,该村的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8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6亿元,村级集体经济累计超过900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4年的10948元增加到18556元。

今年1月,全国“乡村春晚”在花茂录制,遵义农商银行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题的舞蹈《花开正时艳》压轴舞台。

5月,以花茂村发展为脚本的电视剧《花繁叶茂》,走进央视一套黄金强档……

非遗土陶 “靓”了街道待传承

已有400多年历史的花茂土陶,如今的生产、展示、销售、体验都被集中在一条街上。

这里是在当地很知名的“陶艺文化创意一条街”。母先才的“母氏陶艺馆”就在街牌坊的斜对面。

“盬子炖鸡味道特别得很。”这句当地人的“美食秘诀”随着花茂旅游而流传开来。于是,每天都有很多人来到母先才的“母氏陶艺馆”买盬子(土陶罐)。

“上世纪九十年代,村里上千户人家,几乎家家都在做土陶、卖土陶。”母先才说,“传统土陶制作费时费力,很多年轻人不愿学习这门手艺,21世纪以来,做土陶的农户减少了很多。”

2014年以来,坚持做土陶的母先才得到了“三个15万”的政策扶持,建起了陶艺馆,开起了农家乐和乡村旅馆,为此也欠下了80万元外债,其中包括在遵义农商银行的36万元贷款。

2015年习近平在花茂视察时,嘱咐要把这种传统手艺传承下去,还要保护好这里的绿水青山。

于是,母先才又花了9万块钱买了两个电窑烧土陶。

“传统烧窑一窑土陶要烧3天3夜,电窑烧一窑只需12个小时,节约了六分之五的时间。” 母先才算了笔账,“传统土陶一窑要烧3万斤干柴,几乎烧光了山上的树木,使用电窑,不用烧干柴,温度可控,成功率达到了99%,效率提高了20%,而且保护了山上的树木。”

去年,花茂土陶申报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母先才也成为市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

如今,母先才的土陶随着花茂旅游业的兴起成了“网红”,线上线下销往全国各地,年收入30万元左右。他也成了遵义农商银行的长期固定存款户。

他把农家乐和乡村旅馆转租出去,专心做土陶,还定期去给花茂村小学的学生们上土陶制作课。

“大儿子在安顺一家公司做设计,准备让他锻炼两年就回来继承‘祖业’。”母先才带着无限憧憬,勾勒着土陶的明天。

村居民宿 寻到“乡愁”美村寨

“接待了20多桌、200多人。”7月的某天,电视剧《花繁叶茂》中农家乐“红色之家”老板“潘梅”的原型———黄国琴和她的丈夫王治强,忙得喝口水都要挤时间。

门口,女儿在卖冰粉,儿子在给排队结账的游客扫“黔农e付”。“明天的30多桌,昨天就订完了。”王治强边上菜,边倒茶,又一拨游客进了门……

为了让游客在这里找到“乡愁”,花茂重点打造特色农家乐产业。

在小有名气的“红色之家”带动下,白腊河畔的冷水鱼庄、花茂人家、顺然农场、苟坝印象等村居民宿遍地开花。

白腊河畔,小青瓦、坡面屋、穿斗枋、转角楼、雕花窗、白粉墙等特色的黔北民居错落有致。这里成了多家宾客满至的农家乐汇聚之处。 农家乐前的石板路,把换上新颜的老木屋、土石屋、茅草屋,串成了一道风景线。连寨路旁,土院墙、荷花塘,画龙点睛般点缀着这个村庄……

花茂村党总支书记彭龙芬介绍,花茂有13家特色农家乐,都得到了遵义农商银行的支持,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遵义农商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支持花茂经营农家乐、乡村旅馆贷款112笔、588万元,支持建房、住房装修贷款560笔、2388万元,支持花茂村文旅一体贷款6笔、100万元……

坝区产业 兴了企业富了民

订单种植,订单销售,这些天,遵义绿动九丰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今年种植的105亩西红柿陆续上市。

一大早,合作社董事长何万明就开始组织乡亲们采摘西红柿,分拣装筐。一筐筐西红柿从大棚里采摘出来,一车车从花茂运到重庆去。

“仅6月就卖了40多万斤,要采摘45天才卖完。”何万明说。

这些年,遵义农商银行推出“乡村产业贷”系列信贷产品,为坝区产业结构调整注入金融活水,已累计发放贷款745.8万元,扶持的绿动九丰、红枫圣源、大胜旺等专业合作社初具规模,带动解决了800名乡亲就近就业。

绿动九丰专业合作社是2017年在遵义农商银行贷款80万元支持下成立的,如今,拥有社员412名,以“村党组织+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带动两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辣椒、西红柿等种植2100亩,利益链接了999户村民,常年有80名村民就近务工。

在绿动九丰务工的村民彭虎琴,去年领了3万元工资,还拿到700元的分红。

同样在这里务工的陈德玉更加满足,她说在家门口务工,不仅靠工资把孩子送进了大学,还能踏踏实实照顾家庭。

……

何万明计算,2018年,遵义农商银行为其代发工资120万元、2019年代发300万元,今年预计300万元、利益链接分红33万元,收益好的话还不止。

电商平台 精准扶贫更便民

今年4月以来,涂华琴周一打开“遵义农商行”微信公众号看货下单,周二在家门口坐等收货,这让从前一直自己坐车到城区进货的她,还有些“不习惯”。

涂华琴的小卖部在花茂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讲习基地的隔壁。2014年,遵义农商银行在这里设立村村通金融便民服务点,她的丈夫李明刚成了特约商户。

这几年,从全国各地来花茂村旅游的游客络绎不绝,涂华琴说,一个月的“黔农e付”扫码交易笔数在1000笔以上。

在花茂,另一个村村通金融便民服务点在老街牟光香的副食店。

“村民更多是来这里来办理存款、取款、查询、转账,缴电费,交社保等业务。”牟光香的丈夫王志永介绍,“还有就是买副食、百货,一个月至少有900多笔交易。”

今年4月,遵义农商银行探索搭建起供货商与进货商之间的第三方平台———供应链平台商城。此后,村村通金融便民服务点特约商户可以“在家收货”,村民们可以足不出村在便民服务点买到日常生活用品。

“现在真是太方便了,存款取款不用跑,进货卖货点点手指头货就来了。”又一次“坐家等货”的涂华琴乐呵呵地说。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