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0年07月13日 > 总第450期 > A3 > 新闻内容
服务入村 产品进城益农信息社 保供助销显身手
发布时间:2020年07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 本报记者 苏畅

【农村金融时报】

摆东西、卖东西、搞宣传、作指导,还能发快递……该如何定位在全国农村遍地开花的益农信息社?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珠海街道小台后社区益农信息社站长尹宗梅有自己的理解:“益农信息社是个筐,‘三农’的事情都能往里装。”

益农信息社,也叫“12316村级信息服务站”,是在农业农村部2017年开始全面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的背景下设立的,目标是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为农村居民提供生产生活便捷服务、农产品销售服务和培训体验“一站式”综合服务。截至2019年底,益农信息社共覆盖全国接近70%的行政村,数量多达38万个。

疫情防控期间,各地农业农村部门组织益农信息社积极行动,在基层农村开展“菜篮子”保供、产销对接、抗疫备耕等方面工作,发挥了出色作用。

搭起益农“连心桥”

今年初,一些农村封村、封路,农产品出不去,种、养殖所需要的种子、肥料等农资进不来。针对农产品出村难、销售难的问题,益农信息社发挥农村信息“采集器”作用,及时搜集滞销卖难信息,开设“抗疫扶农”专栏,积极帮助农产品找销路,促进产销对接,架起滞销农产品和各类市场的“连心桥”。

家住青岛市黄岛区六汪镇柳杭沟村的刘思文靠种芋头、花生等为生。今年情况特殊,农村大集不开市,滞销积压的1000多斤芋头像大山一样压在他的心头。偶然听说珠海街道小台后社区的益农信息社能帮助农户代售滞销农产品,刘思文心里顿时燃起希望。

尹宗梅告诉前来咨询的刘思文:“了解惠农政策,来益农信息社全知晓;庄稼生病了,来这里能投医问药;农产品买卖,益农信息社帮忙对接,这些都是公益性的服务,不收费用。”

果然,在益农信息社的“联农圈”发布芋头销售的信息后,很多客户下单,刘思文囤积的700多斤芋头半天时间便销售一空。

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今年,江苏辖内益农信息社认真调查本地销售不畅的在田在库农产品情况,牵头组织本地优质农产品在网上发起团购,创新推动“农场直供社区”新模式。

2月5日,海安市农业农村局发出线上召集令,征集滞销农产品货源信息。一天时间就收到22家供货方的销售诉求,包括滞销信息16条。随后,益农信息社组织数十个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开展本地优质农产品网上团购、配送。同时积极与社区对接,通过社群关系营销,解决滞销难题。截至3月上旬,共征集货源供应方42家,提供各种规格的肉禽蛋、果蔬、米面等农产品300多个品种,累计成交金额100多万元。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全国益农信息社体系已累计组织各类形式产销对接2.53万场次、发布供求信息8529.14万条、产销对接金额44.22亿元,网上销售农产品58.43万吨、销售金额18.56亿元。

“小喇叭”宣传指导入户

正如尹宗梅所说,“三农”的事情来益农信息社都能解决。在各地实践中,益农信息社还扮演着“小喇叭”“在线教师”等角色。

多地益农信息社充分发挥线下农村实体站点和线上平台相结合的优势,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农技服务和农资保障;通过线上平台,及时发布气象部门预报预警信息,开设农技课堂为农民提供在线教学和技术辅导,开设农资专区开展农资预售和农机预约;线下建立“益农服务队”,组织农技专家走进田间地头助力农业生产。

山东莘县莘亭办事处杜庄村益农信息社的信息员杜清华,近段时间就在忙着直播授课,教农民如何进行小麦、玉米的田间管理。

此外,复产复工期间,各地益农信息社积极组织力量,发布用工招工信息,协助农民工办理健康码、包车返岗等。据统计,全国益农信息社今年累计发布了用工招工信息107.51万条、协助240.23万名农民工返岗就业。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