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0年07月13日 > 总第450期 > A8 > 新闻内容
安溪农商银行打造乡村普惠金融“新样本”
发布时间:2020年07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农村金融时报】

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公司治理,以更高质量地坚守定位、坚定初心,为“三农”、社区居民和小微企业提供高效优质的金融服务,推动乡村普惠金融纵深发展,2019年4月25日,安溪农信社启动改制农商银行工作。2020年7月16日,安溪农商银行正式开业。

农信改农商,不变普惠心。发展普惠金融,引导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将有利于促进金融业可持续均衡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安溪农商银行董事长苏德胜表示,在当前形势下,国家实施普惠金融战略为中小农村金融机构指明了未来发展的方向,无论是原来的农信联社还是现在和以后的农商银行都应该始终专注普惠金融,推动金融向“小而美”发展,让金融更多“惠”入平常百姓家。

对中小农村金融机构而言,普惠金融实际上就是让所有老百姓享受更多的金融服务,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苏德胜表示,作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中小农村金融机构要充分发挥点多面广线长的优势,履行普惠金融的社会责任,以电子银行为手段,不断优化网络布局,加快产品和服务创新,补齐金融服务三农短板。

近年来,安溪农商银行更是始终践行“服务三农、造福民生、奉献社会”的宗旨和使命,主动扛起乡村振兴大旗,谋篇布局,担当使命,努力做深做细普惠金融,全面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全局,打造“安溪品牌”、完善“安溪体系”、擦亮“安溪名片”、呈现“安溪温度”、展示“安溪风采”,走出了特色乡村普惠金融之路。

共享普惠 打造“微银行”

坚持做小做广、做精做专,铺开普惠金融卡、小微宝、农e贷等便捷信贷产品的覆盖面,充分满足各类经营主体及小微企业的信贷服务需求,打造安溪农商银行个性化的零售贷款品牌“万贷好”。现有零售贷款户数8.7万户,零售贷款户均仅15万元,真正做到“小额面广,普惠共享”。

推行“党建+金融助理”模式,延伸金融服务触角。根据普惠金融“小、广、散”特点,适时优化人员布局,在乡村布设金融助理驻村办公室,并择优选派部分员工作为金融助理驻点提供现场服务,着力推行“党建+金融助理”服务模式,把服务触角延伸到最基层。截至目前,已完成首批金融助理驻村办公室布置105个、向全县24个乡镇派驻金融助理133名。

发放“普惠卡”,提高便利扩大服务覆盖。针对不同群体先后推出“全V卡”“拥军卡”“先锋贷”等普惠金融卡产品,通过系统初步筛选目标客户、村主干帮忙把关筛选、集中入村现场办理、“神秘人”再次协助筛选“四步法”整村推进批量营销,让普惠金融卡成为安溪人民人手必备的“家庭备用金”,累计发放普惠金融卡9万张,授信总额69亿元,已用信33亿元,有效满足各群体的备用资金需求。

坚持“支农支小”,确保涉农小微贷款稳步增长。坚持支农支小的服务宗旨,持续引导涉农、小微的投放导向,确保涉农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和小微企业实现“两增两控”目标。截至目前,安溪农商银行涉农贷款余额124.10亿元,增速7.95%,比各项贷款增速高0.01个百分点,余额占各项贷款总额的95.19%。1000万以下(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20.38亿元,同比增速27.04%,比各项贷款平均增速高7.68个百分点;贷款户数2361户,比年初增加50户;不良贷款余额558.74万元,第二季度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约5.4%,小微企业贷款不良水平和贷款综合成本水平均处于全省较低水平,较好地完成“两增两控”要求。

实行“网格化”,授信覆盖满足资金需求。充分利用点多面广、深入农村的人缘地缘优势,实行“拉网式”入户调查,“网格化”营销管理。借鉴政府综合治理网格化做法,在健全基础客户金融档案的基础上,将每一个乡镇、街道、社区、村组、工业园区划分成若干网格,每个网格设置一个金融服务联络台,配备一名金融服务联络员,全面提升服务覆盖面。目前,精准建档户数达15万户,设置金融服务联络台666个,配备金融服务联络员103名。

民生普惠 打造“心银行”

作为当地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安溪农商银行一直以来坚持“从心出发,助力民生”的理念,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主动扛起扶持弱势群体的先行大旗,勇于担当大爱之责,回报社会。

推广“扶贫贷”。通过三级部署,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建档率100%;联合安溪县扶贫办创立扶贫专项担保基金,大力实施“5321”扶贫工程,累计发放扶贫小额贷款3254户,金额1.39亿元,已累计支持上千户贫困户脱贫;致力于助力安溪实现全部脱贫的目标,创新扶贫思路和办法,厚植农业农村发展优势,探索融合农户自贷自用的“自主创业模式”、农户生产-大户统筹包销的“公司+农户模式”等,努力打造一款助力脱贫致富的代表产品—“扶贫贷”,促进当地农民收入稳定较快增长并如期全面实现小康。

发放“助学贷”。实行一次性告知、一站式服务的办贷方式,对助学贷款优先受理、明确办贷时间,按照应贷尽贷原则以基准利率积极发放生源地助学贷款,为贫困户子女圆上大学梦,累计投放助学贷款1.6万户金额2.87亿元,是全省发放助学贷款最多的金融机构。

推行“创业贷”。投入1亿元信贷资金,支持近2000名农村大学生返乡创业,发展养牛、养香猪、电子商务等项目;投入2亿元信贷资金,支持5000多户矿区、库区移民户转型创业;累计发放农村留守妇女家庭加工创业贷款3000多户金额1.5亿元,用于藤铁工艺品加工资金需求;与县金融办、各乡镇政府、行业公会等建立四方合作机制,推行“三优一简”政策(资金优先、利率优惠、服务优质、手续简便),发放“湖头小吃”创业贷款近2000万元。

推进“移民贷”。与县小城投、县白濑水利移民办签订白濑水利枢纽工程项目合作协议,支持国家重大水利工程—白濑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提供综合授信12亿元,按照“应贷尽贷”原则以基准利率支持全部8400户白濑水利移民安置和再就业工作,让移民尽快获得资金支持、重新投入生产经营。

科技普惠 打造“智银行”

坚持阳光信贷、零距服务、诚信共建,让安溪人民感受到安溪农商银行“家”一般的安全感、亲近感、信任感。

“阳光信贷”提升金融服务满意度。严格按照“流程阳光、产品阳光、申贷阳光、授信阳光、利率阳光和监督阳光”等六项标准,打造一条公开透明、规范高效的信贷服务绿色通道,确保信贷全流程公开化、透明化和阳光化,保证阳光信贷服务质量,提升金融服务透明度和满意度。

“三位一体”提升金融服务便利度。打造以“物理网点、现代金融服务工具、便民窗口”为主体构建的区域全覆盖、服务全天候、结算多功能的三位一体农村金融服务网络,推行进村现场办公,最大限度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一是坚持物理网点和自助渠道并重。全县共布设物理网点51个,乡镇网点覆盖率达到200%;布设ATM、存取款一体机、移动柜员机、硬币兑换机、回单机等各类自助机具近200台,逐步实现了选址科学化、服务窗口灵活化、服务功能完善化的网点机具布局。二是推广现代金融工具。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打造电子网络和移动网络,切实增强跨区域金融服务能力,手机银行客户达34.69万户,客户覆盖率达34.61%;扫码收单商户2.27万户,本年累计交易总笔数1322.79万笔、交易总金额20.04亿元;电子银行业务替代率连续27个月突破90%大关,远高于全省农信系统平均水平。三是强化普惠金融服务点管理。不断加强对普惠金融服务点的管理,建立淘汰机制,对现有服务点升级改造,积极打造服务农村人口的重要民生窗口。目前,共布设普惠金融服务点217个,本年累计交易总金额5241.33万元,有效解决各村落的基本结算需求问题。四是开展现场办公活动。大力开展“进市场、进社区、进校区、进写字楼、进村入户”等“五进”活动,积极为农民提供现场业务受理。累计开展进村现场办公活动1.5万人次;开展“普惠金融·整村批量授信”活动超过200场,涉及90个行政村,累计预授信约4万户,现场签约授信超过2万户;为农民兑换零、破币近2000万元。五是推行“乡里通”服务。着力打造一支村居百事通、群众关系通、客户需求通的“三通”服务队伍,落实“五个半天”工作机制,依托科技手段提升客户经理驻村服务,推动客户经理传承“背包银行”优良传统,真正做农村群众的贴心人、知心人、责任人。

“与民同长”提升金融服务可得性。按照“区别对待、重点引导、稳步推进”原则,不断改善社会金融环境,提升农村地区、农村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实现与民同生共长。一是健全地区社会信用基础。坚持“政府主导、银农联动、各方配合、行社评定”的原则,大力推进信用工程建设,努力在客户之间形成相互促进、相互监督、人人守信的良好信用气氛。辖内24个乡镇,已评定信用乡镇8个,占比33.33%;辖内436个行政村居,已创建信用村216个(其中金牌信用村1个),占比46.96%。二是全面普及基础金融知识。积极部署开展送金融知识下乡工作,根据不同受众需求、职业、地域等特点,针对性地制定涵盖金融方针政策、防范非法集资、防范电信诈骗等群众迫切需要的金融知识的宣传计划,采取摆摊设点、入户宣传、流动宣传等丰富多样的形式开展宣传工作,增强广大群众风险识别、运用金融创业致富的能力。三是注重消费者权益保护。从健全体制机制、规范业务经营行为和落实投诉主体责任等方面统筹安排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通过各营业网点公示栏、客户投诉意见箱、电子显示屏等多种渠道向社会公众公布消费者投诉渠道和投诉处理流程,引导、便利和规范消费者投诉,依法、高效、妥善处理各类纠纷,做到事事有记录、件件有反馈。

阳光普惠 打造“家银行”

聚焦新需求、新变化、新动能,打造富有特色的金融小生态,为普惠金融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

推动网点优化转型。按照智能化、体验式、综合型、标准化要求,构建多层次、广覆盖、差异化的服务体系,满足客户需求和业务发展需要;引入智能叫号机、自助填单机、智能柜员机、自助智能终端等先进智能金融设备,强化数据支撑、优化业务流程、丰富产品种类、规范营销模式、提高网点服务质量,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市场占有率。

丰富移动营销内涵。聚焦移动金融,充分利用用户规模、社交传播、口碑营销的优势,使“居民生活+金融服务”场景化,创新营销方式,建立一套生态主体联动、线上线下互动、相互导流、长期持续开展的营销体系。搭建打通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电商平台的营销平台,实现精准营销,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强客户忠诚度与粘性,提升品牌形象。

畅通线上办贷渠道。依靠科技力量,全面挖掘客户“医食住行游学购娱”等场景数据并充分结合掌握的客户信息,建立线上办贷平台,为客户提供贷款申请—审查审批—贷款发放的全流程线上办贷服务,让客户以最快捷的方式轻松实现信贷资金的“随时申请,随时办理,随用随借”。

拓宽业务合作覆盖。主动对接供电、自来水、广电、互联网公司等第三方合作伙伴,利用互联网科技,通过数据共享、平台对接等,努力实现客户日常业务办理与金融服务的无缝对接,让客户足不出户就能享受我社提供的金融服务。

乡村普惠金融在农村金融实践中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新时代发展形势下,焕发强劲的生命力和活力。作为安溪人民自己的银行,安溪农商银行将以打造更专业化、智慧化、特色化的零售银行为目标,为县域三农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力量,并迈上“更特、更美、更优”的健康快速发展的高速路。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