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0年07月13日 > 总第450期 > A1 > 新闻内容
“荔枝人”与农行的那些“甜蜜”故事
发布时间:2020年07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 本报记者 韦秋莹 通讯员 蒙明宇

【农村金融时报】

“世间珍果更无加,玉雪肌肤罩绛纱。”

连绵叠嶂的群山中孕育着连片的荔枝树。错落有致的山坡上,荔枝树沐浴在初夏的阳光里。

广西灵山县堪称“中国荔枝之乡”,灵山荔枝曾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成为当地一张响亮的农产品名牌。

6月中旬,“荔枝韵·灵山行———2020广西灵山荔枝文化旅游节”拉开了大幕。

荔枝园里话丰年,荔枝人与农行的那些年那些事,值得大家听一听……

70后的老骆,是一位20多年种植经历的“老果农”。

他种植的无核荔,果形大,果肉爽滑多汁,品质中上,适应性强,具有早结丰产的特性,定植后3年结果,往后连年丰产。

老骆逢人就说:“无核荔像我,适应性强。”

老骆在自己经营的灵山县旧州镇福基塘果园里,正为缺少扩建烤房资金而发愁时,遇上了走村入户的农行“农户建档”工作小组成员。

在与老骆聊天的同时,农行客户经理快速在手中的移动PAD中输入老骆个人及果园经营信息。

不一会儿,客户经理告诉老骆,已经对他完成了贷款调查,贷款当天就能批下来了。

“这么简单?真快呀。”憨厚的老骆笑开了花。

正是在当地农行的支持下,老骆升级改造烤房,迎合了市场对无核荔果脯的需求,实现了丰产又丰收。

80后的阿达,开拓出一片天地的“新一代”

他种植的白糖罂荔枝。果肉爽脆,味清甜,品质优良,丰产性强。

阿达说:“我希望日子能过得像白糖罂一样甜。”

在灵山县檀圩镇区屋果场,阿达正在家庭农场里忙活。他于2017年栽下的50亩“白糖罂”荔枝树,如今已有1米多高,渐成规模。

这些荔枝树成了阿达的“摇钱树”。

“种荔枝树前3年都是投入,多亏了农业银行30万元的‘惠农E贷’,这笔钱除了用于给来我这里务工的贫困户发工资,我还准备再扩种50亩‘白糖罂’。”

阿达告诉记者,近几年,灵山县荔枝很受市场欢迎,他果断抓住机遇,扩大种植规模。如今,他明显感受到,日子已经开始像“白糖罂”一样甜起来了。

90后的小凯,是标准的“荔枝人二代”。

他种植的妃子笑荔枝,果大、肉厚、色美、核小、味甜,品质风味优良。

小凯说:“一骑红尘妃子笑,全国知是荔枝来。我希望家乡的荔枝能插上翅膀,飞到千家万户。”

如何把荔枝推销出去,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这一直是当地老一代“荔枝人”关心的问题。

孝顺的小凯看到每年都为荔枝销售发愁的父母,毅然放弃了城里的生活,回到家乡带头为灵山荔枝代言,打通了线上直播销售的途径。

目前,正值荔枝上市的季节,小凯的荔枝销售十分火爆,日交易量近万元。

不过,他的交易渠道主要是微信、支付宝等平台,这些平台大多都有交易限额,提现还要手续费。这些限制成为很多客户线上消费的阻碍。

为帮助果农解决这个销售难题,农行灵山县檀圩支行网点负责人联系小凯,将当地荔枝电商会员集中起来,详细介绍了农行新产品“聚合码”的支付功能、优势和使用方法,使会员感受到安全便捷支付模式,得到了他们一致的认可和欢迎。

“你们农行这个付款码真是太方便了,客户不管用微信还是支付宝都能扫,钱直接进到银行卡里,还没有手续费。”见到农行来做回访的客户经理,小凯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70后的老骆、80后的阿达、90后的小凯,用勤劳与智慧编织了“荔枝人”致富的故事。

在他们的故事里,始终有农行真情相伴。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