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明琳
【农村金融时报】
汽车在巨大的体育馆贝壳似的羽翼下,绕了一圈后纵深向里开去,终见车窗外两排弯弯的垂柳脚下,一条清澈的小溪缓缓流淌着,顺溪而行,我们来到流水的源头——凉都龙潭。
打开微热的车门,脚还未挨着地,就感到空气中凉爽的气息。抬眼望去,前方错落有致的石群下,涓涓的细流从一洞口叮咚而出,把洞前的那一处鹅卵石平地积成浅浅的水洼,清澈见底。经过岁月和流水的洗礼,小石的表面已微微泛白,裸露出光滑洁净的面容。水清清亮亮,吸引了不少游人在此驻足欣赏。人们小心地踩着几块稍大的石子来到洞口,担心一不小心弄脏水流,她们俯首蹲下,双手捧着清泉,水确实凉爽甘甜,这样的山泉,儿时故乡的山里常有,但在这钢筋水泥的都市,如此清幽之地恐怕是难以寻了。
在凉都生活几十年,现在才知还有这样一方宝地。此次随同凉都几位诗人到此采风,方见龙潭真面容。
附近的一位大姐听到我们问及龙潭的来历,热情地告诉大家,这里就是以前的麻窝寨,龙潭原在后面的九头山底下,因潭深水急,远可闻声,似龙浅吟,故名龙潭。过去九头山地势较高,龙潭出口靠上,潭水从上至下缓缓流下,真乃清泉石上流之诗意,童年时她们在这儿浣衣、洗澡、嬉戏,好不惬意。现在九头山已换了“新装”,变成周围居民的休闲之处所——六盘花山。因而龙潭洞口如今已迁移至山脚公路之下,虽垒起几块大石堆砌了一个出水口,但没有任何文化命名。总觉得缺少了文化的内涵,是有些遗憾的!
我们转身行至公路背面的花山。从休闲步道入口向左走上几步,第一个拐角处矗立着一处巨石,上写“六盘花山”红色之字体,龙飞凤舞,遒劲有力。
为什么叫“六盘花山”而不是“六盘水花山”呢?原来,花山从山脚走到山顶,休闲步道要经过六道拐,在山上盘绕六次,因而叫“六盘花山”。
花山,因花多而得名。是的,漫山遍野的花儿,形态各异,色彩纷呈,尤其是众多绯红的枫叶,透过阳光的照射,像酒醉的少女,妩媚、迷人,格外地吸引路人的眼球,大有“香山红叶红满天”之势。沿着紫红色的瓷砖铺筑的路面,我们似在红毯上悠然前行。同样是瓷砖镶嵌的花坛,把花朵有序的安排在步道两边,极度方便游人散步,赏花和摄影。来到山顶,站在凉亭内向下俯瞰,整个城市尽收眼底。眺望着远处林立的高楼,现代化的公共设施,苍翠的下钟山,以及山侧栋栋醒目的搬迁楼,顿觉城市发展之迅速,凉都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依依离开凉都龙潭,大家感慨颇多,我想他们心中的千言万语定将化成滋润心田的文字,汇成《凉都龙潭赋》镌刻在潭口之石上,从而积淀凉都旅游文化的内涵,刻在麻窝寨村民的心中,刻在凉都人民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