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0年06月22日 > 总第448期 > A1 > 新闻内容
打破信息壁垒破解“首贷难”
发布时间:2020年06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 本报记者 郑源源

【农村金融时报】

长期以来,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困扰小微企业发展的顽疾。近年来,相关部门以及金融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支持其发展的措施,使得这一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

“万事开头难”,对于本就融资不易的小微企业来说,如何“从无到有”借到第一笔钱,对银企双方都是考验。

首贷问题亟待解决

首贷,是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中无贷款记录的企业首次获得的贷款,包括民营企业贷款、单户授信10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小微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经营性贷款。

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小微企业平均寿命在3年左右,但平均成立4年4个月以后才能获得首次贷款。不过小微企业一旦获得“首贷”,随后获得第二次贷款的比例则高达76%,获得四次以上贷款比例为51%,后续融资可得率较高。

这就意味着,小微企业走出融资困境的关键就在于破解“首贷难”。

实际上,对于银企双方而言,首贷都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难题。

新网银行首席研究员、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产业环境、征信服务与担保体系等还不够完善,使得金融服务供给者与需求者之间难以形成有效沟通。特别是在商业银行与民营小微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矛盾更为突出:一方面,银行难以收集和甄别民营小微企业有效信息并据此进行信贷决策;另一方面,民营小微企业未全面了解银行产品和服务,难以迈出建立银企关系的第一步。

近年来,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金融支持民营小微企业的政策,银行业不断加大对小微企业贷款的发放力度,但也产生了一些问题。例如银行对部分小微企业特别是优质小微企业会存在多家营销、多头授信的情况,易产生过度融资和过度授信,造成一些真正有融资需求、但尚未得到满足的小微企业被银行忽视,而且这部分小微企业的数量并不少。

在此前举办的一场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主任李均锋表示,还有相当一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需要贷款,银行还没有发现。

据李均锋介绍,我国市场主体中有小微企业3000多万户,个体工商户8000多万户,加起来有1亿多户。目前,在商业银行有贷款的、有贷款余额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大约有2200多万户,占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20%左右,也就是有贷款余额的户数覆盖率是20%左右。要满足那些有贷款需求,还没有被银行发现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融资需求,进一步解决一部分企业想贷贷不到的问题。

董希淼表示,一方面的确需要鼓励大行下沉服务;另一方面也要减少可能产生的“掐尖现象”和“挤出效应”,防止对大型银行的激励政策措施“误伤”中小银行。他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加快构建一个多层次、可持续的普惠金融生态体系。

首贷户纳入考核指标

近年来,政策层面对化解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进行过多次部署,但董希淼告诉记者,从实践层面看,金融监管部门鲜有政策文件对首贷提出要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并未对首贷进行有效的激励。商业银行缺乏专门的首贷机制安排,包括授信政策、信贷计划等,也未开发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

今年民营小微企业的生存发展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首贷”问题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鼓励银行大幅增加小微企业信用贷、首贷、无还本续贷,这也是政府工作报告第一次提出“首贷”。

2月7日,银保监会副主席周亮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20年将重点从增量、降价、提质和扩面四个方面来着手做好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其中“扩面”指的就是新增贷款要更多投向首次从银行机构获得贷款的小微企业,即提高首贷率。

随后,银保监会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金融服务的通知》,提出积极帮扶遇困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提高小微企业“首贷率”和信用贷款占比,进一步降低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4月,税务总局与银保监会联合印发《关于发挥“银税互动”作用助力小微企业复工复产的通知》,提出加大对“首贷户”的信贷投放力度。值得关注的是,也是在4月,银保监会对《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评价办法(试行)》公开征求意见,将考核小型微型企业首贷户服务情况——在当年小型微型企业贷款客户中,新增首贷户数占比不低于同类机构占比,或完成了监管部门提出的首贷户占比量化目标的,该项指标得满分。6月,人民银行等八部门出台《关于进一步强化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提出商业银行要将普惠金融在分支行综合绩效考核中的权重提升至10%以上,大幅增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首贷、无还本续贷。

近期,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已印发《浙江省小微企业首贷考核办法》,主要从小微企业首贷户数、贷款金额两方面着手,对金融机构首贷户工作进行定量考核,进而推动小微企业贷款“扩面增量”。据悉,这是首份省级小微企业首贷考核办法,将推进首贷户精细化管理。

多措并举探索解决“首贷难”

如果说首贷是打破小微企业融资壁垒的关键,那么如何引导银行业加大对“首贷户”的信贷支持?实际上,对于银行而言,除了抵押和担保,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核心就是要解决信息不对称。近年来,监管部门就通过开展“百行进万企”“银税互动”等活动,为畅通银企信息搭建了多座“桥梁”,小微企业贷款“扩面增量”取得了明显成效。

2019年下半年以来,银保监会倡导各个商业银行来开展“百行进万企”的行动,从最初的江苏、河南、湖南、重庆、大连五省市试点逐步扩大到全国范围,鼓励商业银行特别是基层行深入客户,深入企业,充分了解小微企业的需求。据悉,今年以来,银行业通过“百行进万企”为2.2万户小微企业提供了融资支持,其中1.4万户是“首贷户”。

同时,金融监管部门也在不断深入与相关政府部门合作,将税务、市场监管、水、电、气费以及社保、住房公积金缴纳等领域的信息,转化为融资信用,让缺少抵押、担保的小微企业能获得银行信贷支持。

“银税互动”是税务部门和银保监会于2015年面向诚信的小微企业创新开展的一项融资支持活动。2019年11月,国家税务总局、银保监会发布《关于深化和规范“银税互动”工作的通知》,逐步将“银税互动”受惠企业范围由纳税信用A级和B级企业扩大至M级企业。今年为应对疫情影响,“银税互动”受惠企业范围扩大到了个体工商户,在受疫情影响严重的湖北省将范围扩大至纳税信用C级企业,有5万多户小微企业符合条件。

此外,银保监会还与市场监管部门推出了“银商合作”,利用小微企业在市场监管部门登记的信息,对小微企业的状况进行判断、评估。利用发改委“数据中国”的平台,推出“信易贷”。同时,银保监会也正在与农业农村部、海关总署等部门,把小微企业在农业、海关等领域的信息进行整合。

从区域范围来看,近年来银保监会积极推动地方政府建立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平台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平台。

4月1日,全国首家“首贷服务中心”在北京市政务服务中心正式运营。据北京银保监局党委书记、局长李明肖介绍:“首贷服务中心服务范围覆盖大中小微各类型企业,重点服务民营、科创和小微企业。通过金融服务可视可比、市政服务一站办理、信息技术支持融资精准快速对接等优势,针对性地解决‘零信贷’小微企业首贷难问题。”

据介绍,目前首贷服务中心已有22家银行入驻,包括国有、股份、城商、农商等各类型商业银行,能够为企业提供差异化、特色化的金融服务选择。市政务服务局协调担保机构、公证机构等中介机构入驻中心,为企业提供与银行贷款业务相关的配套服务和多样化融资渠道。仅4月1日至3日,首贷中心累计登记首贷业务申请77笔、金额2.76亿元,实现贷款发放16笔、金额7880万元。

作为小微企业的大省,浙江省小微金融服务也走在了全国前列。

2019年11月,浙江省金融综合平台正式上线。目前该省已实现市场监督、法院、税务、公安、环保等54个省级政府部门的共享对接,所有涉及企业的数据都集聚在“政府云”。浙江银保监局依托省大数据公共数据平台,为银行保险机构量身定作了基于金融业务逻辑的“金融主题库”,实现了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实效性,能满足小微企业自动化授信70%的数据需要。

在实施“百行进万企”方面,浙江银行业对纳税等级B级以上的全省一共63万户小微企业,全面进行摸排,点对点进行对接,着力提高小微企业首贷户和信用贷款的占比。4月末,辖内普惠型小微企业纯信用贷款2207亿元,占比12.45%,一季度新增首贷户1.25万户。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