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0年06月15日 > 总第447期 > B3 > 新闻内容
房县农商银行 真情真意助困济贫
发布时间:2020年06月1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 本报记者 戢华盛 通讯员 李青

【农村金融时报】

夏日里,行走在湖北房县姚坪乡碾盘村,四处苍山葱茏、碧水悠扬。一栋栋白墙黛瓦的扶贫安置房在群山间相互映衬,一条条村村通公路在骄阳下蜿蜒曲折,村民们在田间地头辛勤劳作。

绿山,靓村,富民,很难想象,三年前碾盘村还在深度贫困线上挣扎。彼时的碾盘村不通公路,没有砖瓦房,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滞后,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极不便利。2017年底,全村110余户常住人口里有101户都是贫困户,是省级重点贫困村。

勇闯“扶贫路”

作为县委政府指定包点扶贫单位,湖北房县农商银行自2018年转战姚坪乡碾盘村扶贫工作以来,始终坚持为百姓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的根本原则,真情真意助困帮扶,真正践行了“精准扶贫 农商先行”的铿锵誓言。

“刚来村里的时候,整村全是土坯房,不通公路、不通网络,连基本生活用水都是大问题,环境差到颠覆我的想象。”房县农商银行董事长、扶贫第一书记黄太平如实地说。

面对摆在眼前的一个个难点问题,房县农商银行扶贫工作队并没有被困境吓倒。该行党委第一时间制定了“一对一、点对点”精准扶贫工作策略,先后选派了80余名中层干部入村开展结对帮扶。

在经过走访后,扶贫工作队了解到该村后河小组还有30余户贫困户未纳入易地搬迁小区安置项目。为此,黄太平多次向当地政府汇报,并最终协调成功批复了移民搬迁小区建设。整村100余户贫困户已于2019年底全部入住集中安置楼房。

拔根“不返贫”

精准扶贫,产业先行。如何实现贫困村自力更生持续脱贫、脱贫后不再返贫,一直是扶贫工作队心里最大的心结。为了精准制定贫困户产业帮扶实施计划,房县农商银行驻村工作队紧紧围绕贫困户能干什么、想干什么、什么能脱贫致富的实际,在村里展开调研,确立了发展银杏、白柴胡等中药材为主的种植业和肉牛、山羊、土鸡等养殖业为主的产业发展规划。

制定产业规划的同时,房县农商银行还组建小分队上门为贫困户上门办理扶贫小额贷款50笔、144万元,为贫困户无偿分发肥料、种子3吨,农用品40余件。扶贫工作队还筹资10万元,建立了扶贫产业奖补基金制度,现场为产业发展先进个人兑现奖励,典型示范有力推动了全村参与,贫困户发展产业实现脱贫的劲头更足了。

现如今,全村30余户贫困户已种植银杏、柴胡达300余亩;成立了养牛专业合作社,入社会员32户,养殖黄牛达200余头;全村人均年收入已由2018年前的不到2000元增长到现在8000元,实现了翻两番的跨度。

2020年新年伊始,疫情肆虑、形势危急,贫困村始终牵动着农商银行扶贫工作队的心。在这段辛苦坚守的时间里,扶贫工作队始终不忘脱贫攻坚任务,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春耕生产,积极订购蔬菜、玉米等种子20余袋,投资3万元购买鸡苗3000余只,并一一无偿分发贫困户手中。

贫困户胡世学看到农商银行真情服务工作情景,激动地说:“农商银行的帮扶真是帮到我们的心坎上去了,今年的日子终于有盼头了,收入有着落了。”

脱贫“齐出列”

“你放心,我们农商银行一定会资助孩子完成学业。不让任何一个群众因贫掉队,也绝不让任何一个孩子因困失学。”一次走访中,黄太平拉着贫困户董红秀的手说道。

2019年,碾盘村整体脱贫,董红秀家因学尚未脱贫。扶贫工作队在了解到实际情况后,第一时间制定了3年助学帮扶措施,每年拿出5000元助学款专项支持其孩子张绪巧读高中,及时化解了董红秀一家的经济难题。

据悉,开展驻村帮扶工作以来,房县农商银行持续关注困难群众、留守儿童生活学习,先后向扶贫村学龄儿童捐赠生活学习用品达3万元,向困难学生捐赠助学款达2.6万元,向困难群众送上慰问物资达3万元。

房县农商银行驻村工作队始终坚持扶贫“四好”原则,在贫困村办起了扶贫爱心超市,对扶贫村文明行给予物资奖励,积极带动了扶贫村文明新风的培养。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