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王松 通讯员 温建庄 方钲
【农村金融时报】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日趋好转,河南巩义农商银行金融助力脱贫攻坚工作也迎来了“丰收的喜悦”。截至4月底,该行累计投放小额扶贫贷款和产业扶贫贷款5860余万元,带动贫困人口3784人;累计捐赠教育扶贫资金123.4万元,资助贫困学生990人,精准扶贫贷款余额和带动贫困户数量均位居辖区金融机构首位。
帮贫困户搭上“致富快车”
“方经理,你看看咱这贷款怎么还,我拿现金来的。之前多亏了你们的扶贫资金,我那养猪场才能坚持下来,碰上今年猪肉价钱高,能卖个好价钱。”说这话的是在巩义农商银行康店支行信贷大厅办理业务的康店镇訾峪村村民陈建壮。
如今的陈健壮是村里有名的养猪户。他养的黑毛猪膘肥体壮,供不应求。年前,猪价持续走高,陈健壮把散养的11头黑毛猪卖掉,挣了一笔钱。通过创业尝到甜头的陈健壮,按捺不住心里的喜悦,和之前整天愁眉苦脸的样子相比,可以说是判若两人。
陈建壮曾是訾峪村的贫困户,近两年,身边的亲戚朋友都靠养殖挣了钱。陈建壮决心摘掉贫困户帽子,把所有积蓄都用来买了猪崽,准备大干一场。可他低估了黑毛猪的喂养成本,剩余的饲料无法坚持到猪崽出栏,也没钱再买饲料。
巩义农商银行在村委对接贫困户时,了解到陈健壮的情况,就立刻前往他家。通过调查,工作人员发现,陈建壮虽然目前有困难,但踏实肯干,在养殖方面也有自己的一套想法,符合贷款条件,便对他发放了3万元小额扶贫贷款。拿到贷款后,陈健壮进了饲料,做了防疫,年前碰上猪肉涨价,不仅回了本,归还贷款后还有不少发展资金,目前已实现了稳定脱贫。
类似的故事还发生在柏坡村的王胜利身上。
王胜利经营了一个家庭制鞋作坊,主要为周边鞋厂加工鞋帮,因价廉质优,手里接了一大批订单。按说脱贫有望,可王胜利却高兴不起来。原来,购买三台机器设备和支付店面租金花光了王胜利所有积蓄,后续订单生产缺少流动资金。眼看距离交货的日期越来越近,王胜利不禁开始发愁。可让人没想到的是,巩义农商银行客户经理突然来访询问是否需要扶贫贷款,资金难题迎刃而解。
经调查,王胜利的制鞋作坊市场前景良好,且正处于摘帽脱贫的关键时期。为使贫困户早日获得贷款,客户经理在调查完毕后,赶在当天晚上把所需资料整理完成,第二天清早,王胜利就拿到了3万元的小额扶贫资金。如今,王胜利的制鞋作坊又响起了轰隆隆的机器声。
探索金融扶贫新思路
作为地方性金融机构,巩义农商银行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充分发挥从业人员最多、营业网点最多、覆盖面最广、存贷款规模最大的本土银行优势,承担了全市95%以上的扶贫贷款投放,为巩义市脱贫攻坚作出了积极贡献。
该行专门成立“金融精准扶贫领导小组”,总行班子成员及部门经理全部参与;各支行也抽调业务骨干成立“金融扶贫工作队”,走出去与当地村支两委、致富能人沟通,扎实做好辖内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入户走访和调查摸排,摸清贫困底子,找准帮扶对象,为助力脱贫攻坚打下坚实的基础。
该行成功举办“巩义农商银行助推脱贫攻坚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扶贫贷款,帮助其实现自主创业或就业;为全市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设立教育扶贫资金,实现全覆盖资助。
近年来,巩义农商银行不遗余力助力脱贫攻坚,实现了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成为永不撤走的“金融扶贫工作队”。贫困户在信贷资金扶持下实现了真脱贫、防返贫,该行也在背包下乡、整村授信的脱贫攻坚实践中,与农户交朋友、认亲戚,形成了与农户之间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站稳了农村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