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0年06月08日 > 总第446期 > A5 > 新闻内容
脱贫攻坚百日总攻 农行云南澜沧县支行服务产业脱贫
发布时间:2020年06月0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 本报记者 余连斌 通讯员 唐明伟

【农村金融时报】

炎炎夏日,记者一行冒着高温乘车沿盘山公路前行,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颠簸便到了云南澜沧县惠民镇景迈村。首先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一个颇具少数民族特色建筑院子,大门两边挂着“澜沧景迈召糯腊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澜沧景迈世家茶叶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牌子。

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周子文介绍,合作社成立于2011年,主要从事茶叶收购、加工、销售。“农行了解到今年我有新的资金需求后,主动上门服务,3月份为我办了150万元贷款,利率低、审批发放时间还快。”周子文说,合作社不仅按协议价收购附近12个村寨农户的茶叶,而且还按收购茶叶数量对茶农进行分红。截至目前,农行澜沧县支行累计投放“普洱贷”3亿多元,覆盖茶农、茶商、茶企全产业链,助力擦亮“普洱茶”品牌。这仅是农行澜沧县支行支持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农行澜沧县支行各项贷款余额18.46亿元,比年初净增2.29亿元。其中:精准扶贫贷款余额1.72亿元,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近1.03万人。

响应脱贫攻坚百日总攻

澜沧县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的79%,有拉祜、佤、布朗3个“直过民族”,是云南省27个深度贫困县之一,亦是今年列入国务院扶贫办挂牌52个督战县、云南省9个国务院扶贫办挂牌督战县之一。

离政府要求完成脱贫任务还剩百日,为确保如期顺利脱贫摘帽,澜沧县委县政府抽调相关部门组成工作专班。农行澜沧县支行行长梅勇任副组长兼工作专班办公室副主任。据悉,该支行围绕“抗击疫情”“美丽县城”“特色小镇”“产业园区”等板块梳理相关项目,目前已对澜沧彭勃生物林下有机三七项目、澜沧茶叶精深加工项目给予740万元信贷支持。澜沧县冷链物流项目、澜沧肉牛养殖项目、澜沧县妇幼保健院等3个项目、金额4.8亿元已进入信贷流程,争取6月末顺利实现9个项目落地。

稳定脱贫产业支撑

农行澜沧县支行定点“挂包帮”上允镇的上允村属深度贫困村,支行共帮扶12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456人,到2019年末还有45户未脱贫。在精准结对帮扶工作中,该支行坚持“输血”与“造血”、“富口袋”与“富脑袋”并重,不断激发其内生动力、增强发展能力。据农行驻村“第一书记”李江福介绍,通过“村党组织合作社+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壮大特色支柱性产业,组织上允村实施果蔬种植4355亩,粮豆种植1.32万亩,甘蔗种植面积4421亩,热带水果种植555亩,进一步强化稳定脱贫产业支撑。同时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业,全村现有大牲畜存栏1526头,年出栏436头,实现产值392.4万元;生猪存栏6442头,年出栏7056头,实现年产值987.84万元,上允“一村一品、一户一特色”已初具规模。

让搬迁户在家门口就业

近几年,澜沧县坚持“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安居与乐业并重、搬迁与脱贫同步,以此破解“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难题。

如何让易地搬迁安置户住得进、稳得住,农行澜沧县支行主动与政府相关部门、安置点所属村委会沟通达成共识———在勐朗镇佛房社区中心集镇易地搬迁安置点信贷支持建立一个农贸市场,让安置户除原有土地种植的收入外,还能就地在农贸市场务工收入或经营小本生意,缓解搬迁后面临的新的生活压力。同时,该支行为昌皓“扶贫车间”给予信贷支持500万元,让众多搬迁安置户在家门口就能就业。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