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PDF版
扫描二维码使用手机阅读本篇文章
发刊日期:2020年06月08日 > 总第446期 > A2 > 新闻内容
生物活体抵质押贷款需防范各环节风险
发布时间:2020年06月0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 本报记者 郝飞

【农村金融时报】

养殖业者缺乏传统抵押物作为担保,受自然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等影响,抗风险能力较弱,贷款难的问题长期存在。为改变这一现状,盘活养殖户资产,近期各地政府陆续出台生物活体抵质押贷款实施指导意见。

生物资产是农业资产中除土地和房屋之外最主要的资产,有效盘活生物资产,帮助农民解决农业资产抵押难题,是助推农村种养殖产业兴旺,释放乡村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必要手段。

由于动物在幼年期、成长期、成熟期价值不一样,加之自然因素和疾病问题可能造成信贷风险,需要银行建立动态的评估体系,才能控制好风险。

引进担保公司控制风险

人民银行某支行行长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银行经营生物活体抵质押贷款,应控制好自身风险,需与保险公司、担保公司有效对接,明确各方权利、义务。同时应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建立活体资产抵押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分散信贷风险。

例如,江苏沛县农商银行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对接,围绕“生物活体资产抵押贷款”多次探讨研究,采取“生猪活体抵押+银行信贷+政府支持”模式,为助推沛县养殖业经济发展进行了有益尝试。

据悉,沛县农商银行联合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与江苏省农业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合作,选择母猪作为样本抵押物,抵押物价值以自评的方式根据市场价值进行核定,采用生猪保险单编号为抵押物编号,在市场监督管理局办理抵押登记,抵押权利生效。

沛县孟庄村昊宇家庭农场主吕涛是这一模式的受益者。吕涛经营的养殖场目前生猪存栏1109头,年利润达200余万元。前期,农场的饲料供应和生猪销售受疫情影响明显,资金周转出现困难。为此,沛县农商银行为其提供生猪抵押加“省农担”担保贷款80万元,并在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协助下成功办理活体资产抵押登记。

加强贷款各环节管理

“生物活体抵质押贷款还需控制私下交易风险,避免抵押却押不住。”上述人民银行某支行行长介绍,目前,这类业务规模拓展的关键还是风险,其中一个风险就是抵押物如何真正能够被“押”住。

据介绍,当前,肉牛交易环节有防疫部门把控,基本能够“押”住;生猪交易环节防疫没有肉牛严格,暂时还无法保证抵押物真正“押”住;其他如鸡、鱼等交易基本没有职能部门把控,即使抵押也存在“押”不住的风险。这些风险需要银行提前预防把控。

工商银行总行高级风险经理郝志运认为,银行在经营活体抵押养殖贷款的各阶段要采取不同的风险控制方法。

贷前,应加强审核,实施一定标准的客户准入管理,加强疫情风险和环保风险的审核把关;贷中,应加强贷中风险预警,密切关注价格波动、饲料价格变化等市场变化情况,跟踪相关产业政策变化,及时发出风险预警并有效化解风险;贷后,应关注企业贷款资金流向、还款情况、财务管理情况,加强不良资产的清收处置。

例如,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联社开展活畜抵押贷款业务,在活体监管方面,将肉牛交由专业的第三方公司与该联社同共监管,该联社支付一定的监管费用。

“这样做可以避免肉牛被私下交易。”该联社负责人介绍,该联社的活畜抵押贷款授信期三年,基本可以满足企业和农业的用款需求。贷款额度评定后可以循环使用。

近日,该联社将申请贷款企业的1588头荷斯坦母牛交由评估公司进行评估。评估结果显示价值3952.5万元,该联社按照抵押率50%进行放贷,为客户发放贷款1976.25万元。

此外,在贷后管理方面,翁牛特旗联社按照大额贷款管理办法,按月对贷款企业、农户进行追踪。客户经理定期到活畜现场查看,对活畜长势和产奶情况调查记录;联社业务部门随时关注市场行情,发现有不利养殖因素及时提供给借款单位;联社利用自身线下和线上渠道优势,为企业提供更好的销售渠道。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1-2013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农村金融时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 备案号:京ICP备12006656号